黑龙江哈尔滨道外区检察院:为涉罪未成年人铺好“回归路”
“感谢检察机关没有因为我的固执而放弃,使孩子真心认识到自己错了,得到从轻处理,让他有机会继续完成学业。”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检察院未检检察官在与涉罪未成年人小池(化名)的家长通话时,该家长表达了感激之情。
16岁的小池是一名高中生,和朋友聚会时与他人发生矛盾,小池纠集朋友帮忙打架,对方持械将小池打伤,双方因涉嫌聚众斗殴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今年1月12日,公安机关将小池等人聚众斗殴案移送道外区检察院审查批捕。
初次讯问遭遇抵触
经审查,承办检察官了解到小池到案后始终不承认纠集他人斗殴的犯罪事实,但现场监控和其他人员的证言均证实小池在说谎。
承办检察官与小池及其家长的第一次接触是提审,讯问僵持近两个小时。检察官虽多次介绍认罪认罚可以从轻处理的法律规定,但小池坚持辩解“没有相约打仗”“叫朋友来只想陪着自己”。讯问陷入“死循环”,小池抵触情绪强烈,拒不供认犯罪事实。最终,因该案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检察机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小池以涉嫌聚众斗殴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法理情”结合教育挽救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不能仅做到程序了结,更重要的是教育、感化和挽救。”道外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程立华在听取承办检察官对该案情况汇报后说。随后,道外区检察院未检部门立即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承办检察官通过对小池的成长经历、犯罪成因、监护条件等方面开展社会调查,发现小池的父母在教育上存在偏差,对孩子夜不归宿、与朋友饮酒等情况缺少监督管理,没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对此,道外区检察院依法制发“督促监护令”,向家长释明小池的夜不归宿与饮酒行为是引发这次斗殴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求家长依法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有效监护、正确教育、积极陪伴。承办检察官在“督促监护令”送达的同时,再次向小池的家长讲解认罪认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检”“家”联手倾情感化
由于该案办理时间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承办检察官多次通过电话、发送法治云课堂视频等形式对小池的家长开展“非接触式”释法说理,详细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司法理念,以及聚众斗殴的犯罪构成和法律规定。检察官多次耐心细致的沟通,让小池家长从抵触到理解,逐渐对检察机关产生了信任和认同,终于认识到孩子的行为确实构成犯罪,下定决心和检察官一起说服小池。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存在因畏惧责任而说谎的心理,但作为办案人,我不希望你因为一时的固执错过从轻处罚的机会,你要知道,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不再犯错才是应有的担当。”审查起诉阶段,承办检察官坚决落实防疫政策,采用远程视频提审、与家长视频连线的方式多次进行劝诫。
最终,小池放下心理负担,表示认罪。
罪错少年走上“回归路”
为深入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承办检察官决定依职权对小池主动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
4月15日,道外区检察院未检部门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公安机关办案人、法定代理人等召开“线上”不公开听证会。在各方的一致支持和认可下,该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小池作出变更羁押强制措施的处理决定。小池随即回归学校,开始“停课不停学”的线上课堂学习。
4月22日,经道外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对小池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该院第七检察部与学校、家长共同组成帮教考察小组,签订为期6个月的帮教考察协议,通过定期反馈与实时监督,做到帮教不间断、效果不打折、保护不缺席。
记者获悉,近年来,道外区检察院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职能,积极履行主导责任,让释法说理成为办案“利器”,为涉罪未成年人铺好“回归路”,让其在“爱”的怀抱中重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