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杭州市拱墅区法学会探索做强“红茶议事会”基层民主协商平台
民意表达更全面 诉求回应更精准 协商机制更规范
“楼宇里年轻人多,党建活动可以结合青年爱好举办联谊交友、读书电影分享会等。”“企业内部空间和资源可以利用起来,成立志愿服务队……”这是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为激发楼宇党组织活力而组织的一场“红茶议事会”的讨论。参会的代表,一人一杯红茶,与线上“红茶议事会”议事员一起开会,90分钟就收集到39条有效建议,达成5个方面的共识。
近年来,杭州市拱墅区法学会联合小河街道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要求,积极响应“民呼我为”,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上线“红茶议事会”轻应用场景,将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平台从线下“搬”至线上。系统运行以来,已组织参与召开“红茶议事会”156场,参与协商3000余人次,提出建议3658条,有效破解300余项治理难题,在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贡献新的经验。
党建引领 以茶叙事
据介绍,“红茶议事会”是小河街道基层民主协商议事的一个创新,始于2019年1月。“红”是指党建引领,“茶”是以茶叙事,象征友邻文化,一起来议一议关于小区里、邻里间那些“关键”小事。至今已成为社区“议事员”畅所欲言、共商百姓急事难事解决之道的平台。这一创新刚一出现,就引起拱墅区法学会的重视,因势利导,指导帮助小河街道做大做强平台。
拱墅区法学会提出,以数字搭“议事”之台,通过数字赋能,探索建立“红茶议事会”线上场景系统,让不能到现场的议事员可以在线参会,通过文字直播的形式,发表观点和建议。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使基层协商议事频率进一步提升。
升级后的“红茶议事会”,建立了议事员数据库,归集议事员关心事项、专长偏好、评估议事能力等数据,让“合适”的人开“适合”的会。每一位议事员的线上签到、参会频率、意见发表与采纳等,都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数字画像。例如,通过对议事员于丽萍的信息分析,发现她比较关注三方协同领域的议题,并且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建议。之后“红茶议事会”有相关的议题,于丽萍就会从数据库里“跳”出来被选中。
同时,积极吸纳“两代表一委员”、“乡贤”、法学法律专家等力量充实议事员队伍。运行以来,议事员人数从200余名上升至1637名,覆盖居民骨干、专业人士代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物业、业委会工作人员等,其中有法律专业特长人员17人,这不仅让议事主体更多元,而且民意表达更全面。
区法学会还借助浙江工业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高校的优势资源,加强理论性、对策性集智攻关及成果的梳理提炼,发挥法治建设“外援团”作用。去年11月,区法学会和小河街道组织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的专家举办沙龙,线上线下探讨进一步完善“红茶议事会”。
建立数字“民声之库”
区法学会指导帮助小河街道建立数字“民声之库”,发挥法学会群团作用,发动辖区5000余名“武林大妈”、平安志愿者等参与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摸排,有效归集居民信箱、网络舆情、信访诉求等数据,建立民意数据库,动态感知辖区民意,及时回应诉求,让议事更清晰。
自系统运行以来,共收集到民意数据7725条。依托区法学会建立的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通过行业联动、人员联动、数据联动,发挥16名青年律师拔尖人才和53名区级青年律师骨干人才专业优势,为民意数据库保驾护航。
区法学会和街道围绕群众历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多维度设定6大类421个关键词,通过数据碰撞,自动生成“红茶议事会”建议议题,经综合评估形成协商议题,从而精准回应民生诉求,议题产生方式实现从“拍脑袋”到“关键词大数据”转变。如针对长征桥社区连续收到9起反映小河小学路口拥堵问题的投诉,系统自动提取到民意热点后及时推送,区法学会协调实务部门会员参与社区“红茶议事会”,经多方协商研究,开辟道路停车位19个,完善上下学高峰道路应急管理方案,通行时间缩短50%。
以长效机制促成效
针对议事过程的议而不决、决而不定问题,区法学会联合“党员律师公益联盟”等党建特色品牌,规范“红茶议事会”议事规则,找出“最大公约数”,将“百条心”更快拧成“一股绳”,民主协商法治化效果充分显现。据统计,系统上线以来,平均每场“红茶议事会”节省议事时间2小时,累计节约200余小时。
区法学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坚持在法律框架下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帮助街道制定出台《“红茶议事会”基层协商议事规则(试行)》,将成果运用细化为“转化、落地、评估、反馈”,规范流程,探索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攻克信访维稳难题,以长效机制促成效。
在规则下,每场“红茶议事会”的讨论结果都推送至街道科室、社区具体负责人账号跟进,且居民实时查看反馈过程,法治监督员参与监督,形成全流程闭环机制,大大提高了议事成效。
去年3月召开的“如何建设吉兴公寓睦邻小区、幸福家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茶议事会”,就聚焦小区地下车库堆积物的问题,通过民主协商达成共识,制定了清理方案,小区物业仅用一周时间就清空了15个单元的地下车库堆积物,恢复公共空间600余平方米。去年小河街道辖区远洋公寓、都景公寓等小区通过“红茶议事会”调和矛盾纠纷,使业委会换届、物业公司选聘工作走出“泥潭”;紫荆家园、广兴新村等老小区的“停车新政”成果落地,困扰多年的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徐林教授认为,“红茶议事会”解决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即:治理什么?谁来治理?如何治理?其一,“红茶议事会”通过数字平台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治理什么”由居民自己决定;其二,数据画像或可成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有效的动员机制,健全居民自治机制,使居民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其三,政府和居民有效互动,在数字平台上实现“政府-社会”协同共治,回答了“如何治”的问题。
拱墅区法学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红茶议事会”对街道一级的公共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目前,“红茶议事会”已在小河街道辖区9个社区全面推广,用“小场景”撬动了“大治理”,全面提升了基层民主协商的法治化、制度化、数字化水平,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将把“红茶议事会”作为基础工具,应用到更多的场景和领域,赋能小河街道基层治理,在提升研判预警能力、提升组织化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