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钦威:万里铁路岁月静好的默默守护者
1月1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哈尔滨公安处阿城北站派出所四级高级警长董钦威突发疾病倒在了岗位上,年仅58岁。2月11日,公安部铁路公安局追记董钦威同志个人一等功。
在34年从警生涯里,董钦威从车站派出所民警到刑警,从乘警到线路民警,他勇敢、正直的品格,办理案件细致入微,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阿城北站派出所战友们的“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带出办案能手
哈尔滨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是董钦威生前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单位。在阿城北站派出所所长杨川江的记忆里,“老董大局观强,所里开会时总是第一个表态、第一个落实,给年轻人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每当遇到新警搭档,他都会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也带出了多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乘警长。“和师傅一起值乘哈尔滨西到昆明的K728次列车的一年时间里,是我进步最快、收获最多的一年,我都亲切地叫他‘老董’。”曾与董钦威搭档的年轻民警陶宝玉回忆道。
第一次见到老董,他感慨于董钦威着装规范到考究的程度,一身警服干净整洁,尽管是在座位上休息,坐姿端正挺拔,腰间整齐地扎系着武装带,胸前别着执法记录仪和乘警胸牌。
“在他起身与我握手的瞬间,我感觉他那并不魁梧的身躯充满了力量,眼眸深邃、沉静且明亮,举手投足间尽显人民警察的威严。”陶宝玉说。
当时,刚毕业的陶宝玉,对乘警工作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学生时代的刻板印象,无非就是负责车上的案件和乘客求助,更是一份可以跟着火车全国各地跑的好工作。
直到遇到董钦威,他才发现乘警的工作如此丰富,不仅仅是负责列车的案件和旅客求助,还涉及反恐防暴、消防、安检、治安案件防范、重点旅客处置等任务。
在和陶宝玉工作的一年里,董钦威用他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什么是良师益友。为了防止夜间行车发生旅客财物被盗案件,陶宝玉和师傅倒班休息,值班时要经常巡视车厢,对旅客勤宣传、勤提醒。
一次,轮到陶宝玉后半夜值班,董钦威看他不太舒服,便说,“今天晚上列车运行经过的车站治安状况挺好,咱俩今天晚上都睡觉。”
陶宝玉听罢便休息了。“我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凌晨两点半,我穿上衣服,戴好装备,往硬座车厢走,正好看到老董在硬座车厢里巡视。”陶宝玉想与师傅一起巡视,师傅告诉他不舒服赶紧回去休息,自己岁数大了,觉少,正好溜达溜达。
听到两人说话的乘务员,插了一句,“老董不是觉少,是没觉……”
知道陶宝玉没有经过实战历练,不会处理列车警情,董钦威就结合他处理过的案件,讲解常见列车警情的处理和材料的制作。每当列车上有案件发生的时候,他更是冲在前面,现场教学。在师傅的鼓励下,陶宝玉也慢慢走上了乘警长的岗位,开始带班组。
“师傅总提醒我,列车上一旦有警情,第一时间把装备带齐,再快速赶赴现场。”年轻同事王凯始终忘不了董钦威的教诲。
2016年8月,王凯第一次出乘就是跟着董钦威,从哈尔滨至海口,董钦威一一告诉他哪儿是重点时段、哪里是重点区段,教会他怎样防范、如何在列车上缉毒。
不到一年,王凯就成长为一名和师傅一样的乘警长。
2002年5月,年轻同事赵宏宇和师傅董钦威在列车上巡逻,师傅突然叫住他说,“前方一位男乘客行为异常。”
赵宏宇当时观察了一下,上前询问并例行检查,这名男乘客左手拿着口香糖,见他询问还拿出一颗咀嚼起来,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董钦威让这名男乘客张开刚刚紧握的右手,该乘客神色紧张迟迟未动,“师傅上前一把拽住了男乘客的右手,这时一个纸团掉了出来,是一包大麻,后来经过搜查,又在这名男乘客身上搜出了3颗‘摇头丸’。”赵宏宇记得,事后,师傅告诉他巡查车厢时,不仅要检查行李物品,还要善于观察每位乘客的微表情。”
现在,赵宏宇已然成为一名办案能手,2021年7月,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在列车上查获了一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乘车的旅客,并在其身上查获了多个假证件。
果敢的侦查标兵
单位的老民警不少,但是能称为“师傅”的却不多。对于“老师傅”董钦威来说,除了多年工作的经验积累,还有他一直以来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和坚持。
2018年11月,随着哈尔滨到牡丹江的高铁开通,担任乘警长多年的董钦威调入哈尔滨尚志南站派出所任民警。那时的派出所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且管辖的帽儿山西警务区距离尚志南站派出所有40多公里的车程,面对这种情况,董钦威主动请缨到帽儿山西警务区开展工作。
该警务区坐落在高铁站旁,独立的一间平房集工作、生活于一体,3名警力轮班到警务区执勤。在工作近两年时间里,线路周边村屯谁家养了多少牲畜、谁家婚丧嫁娶、谁家是五保户需要照顾……董钦威都了如指掌。
2020年9月,董钦威调入阿城北站派出所金龙山警务区工作,他积极参与该警务区建设工作。警务区建成初期条件艰苦,他提前介入,与施工方沟通建设问题,协调警务区格局设计、设备设施摆放。为了尽快进驻警务区开展工作,他还从自己家带来生活必需品,大到家具、小到厨房调料……
董钦威身上总是带着一副手铐,这是他常年一线抓捕养成的习惯。
1988年,刚入警的董钦威被分配到哈尔滨站派出所。当时,哈尔滨站治安复杂,旅客财物被盗案件多发,董钦威常常放弃休班,跟着老同志一起“打现行”。
同事于春海至今记得,当时哈尔滨站发生多起通过同样手段窃取旅客财物案件,目标锁定绰号“郝五”的嫌疑人,但因抓不到现行始终无法将其抓获。董钦威连续跟踪“郝五”五天五夜,在他把手伸向旅客财物的瞬间将其抓获,由此破获积案百余起,打掉了一个盘踞在车站周边的盗窃团伙。
每一起由他负责的案件,董钦威都记在心上。1997年8月,安达市发生一起5岁女童被拐案。当时已调到哈尔滨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的董钦威判断嫌疑人有可能再次乘火车返回安达,于是在茫茫人海里搜索目标,仅凭一张带有嫌疑人照片的协查通报,50天后亲手将拐卖儿童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
工作热情从没减退
从警34年,董钦威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对工作的热情从来没有减退。
虽然董钦威不是公安科班出身,但他始终有颗乐学向上的心。为了适应工作需要,他虚心向身边同事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参加了黑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公安管理专业的在职学习,是派出所首届中专毕业生。有了公安专业知识的积累,他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中。
由于业务工作过硬,董钦威曾调入哈尔滨铁路公安处刑警大队工作。寒冬时节,卧雪蹲守,侦办案件常常通宵工作,身体也因此受到影响,落下病根。
2002年11月3日晚,董钦威接到匿名举报电话,称3年前在列车上偷走旅客7800元的刘某正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生活。董钦威和同事连夜赶到七台河市,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得知嫌疑人刘某的母亲在当地经营一家服装店。经过到工商部门核实,服装店的登记经营者叫孙某宁,经过董钦威辨认,工商登记照片上的孙某宁正是嫌疑人刘某。
或许是民警们的侦查引起了刘某的警觉,次日嫌疑人刘某便打车前往牡丹江市,之后又悄悄潜回七台河市藏匿,本想“调虎离山”,结果11月6日16点30分,董钦威等人以买衣服的名义走进刘某经营的服装店,最终将嫌疑人刘某抓获归案。
在女儿董明雯的记忆里,有两次被中断的旅行见证了父亲对职业的挚爱。
有一次董钦威休假,一家三口坐火车旅行。途中,他们乘坐的车厢有一名嫌疑人跳窗逃跑,董钦威也跟着跳下车追了出去……那次旅行,董钦威是在配合单位同事做笔录中度过的,董明雯和母亲则被父亲送上了返乡的列车。
董明雯还记得,小学的时候,一次父亲用摩托车带她去郊外,中途看到民警封锁村子抓嫌疑人。董钦威主动帮忙,从还在冒烟的烟囱和一个未熄灭的烟头判定嫌疑人没有走远,随即配合民警在玉米地里将嫌疑人抓获。
热爱工作的董钦威,也同样热爱生活。同事们都称赞他弹得一手好钢琴,工作中把警务区当成自己家一样看待。“总是让室内窗明几净,院子里都是他辛勤培育的果树。”
从警34年,董钦威开展线路巡控近3000公里,曾被刑满释放人员打击报复过,腹部、腰部曾被刀刺伤过,但他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守护着万里铁路的岁月静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