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石渠公安“微警务+村警务”服务群众“零距离”
“马背上的巡警”积极开展法治宣传
本报讯(记者王蓉 通讯员宋仁杰) 近日,一群“马背上的巡警” 奔波在海拔4250米的高原上,引人注目。他们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公安局派出的民辅警们,正在22个乡镇雪原上巡回开展虫草采挖前期法治宣传活动。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石渠县公安局针对辖区警务特点与现状,主动破题,在海拔4250米的生命禁区创新探索“微警务+村警务”工作模式,实现服务牧民群众“零距离”。民警们深入乡镇雪原积极开展虫草采挖前期的法治宣传活动,是该局探索“微警务+村警务”工作模式的一个缩影。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到哪里。移动警务室阵地前移就是流动式警务室,目前作为全省海拔最高的警务室,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为群众开启订单式警务。”据石渠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点、兼顾城乡、全面覆盖”原则,石渠县公安局以“伴随式”牧区警务为引领,今年以来积极推动移动警务室阵地前移,为辖区尼呷镇、色须镇、洛须镇、虾扎镇、温波镇5个派出所配置12辆移动警务车,充分发挥流动警务车具有法律法规播报、巡逻值守、天网监控、交通指挥疏导、便民服务等功能,进一步将工作阵地前移、拓展功能、多体融合,做优做实便民服务工作。同时,通过在移动警务室张贴防范电信诈骗、缉枪治爆、森林草原防火灭火、防盗、禁毒、消防安全等宣传资料,不断提升农牧区群众的法治和防范意识,增强执法公信力。
此外,石渠县公安局还针对气候节点特征,因时制宜,转变警务模式;因情施策,优化警务模式,构建“3+2+3+N”“微警务”,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实行“驻村办公”警务,做强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在村民活动室配置办公警力、配齐办公设备,专职民警进驻乡、村,联合干部开展业务工作,打造基础信息就地采、窗口业务就地办、管理服务就地做的工作模式,既解决公安工作战线长、效率低难题,又提升服务民生水平。
据统计,“微警务+村警务”工作室成立以来,已采集基础信息15500余条,办理身份证107张,开具一般类证明1880份,上门送法送教63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6条。下一步,石渠县公安局将持续深化三项改革,常态推进四项治理,在现有警务模式上继续延伸触角,更多层面为群众开启订单式警务,打造可推广、可借鉴的现代化警务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