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民警肖振宇:公益寻亲的路上,痛并快乐着

帮助1200多个家庭实现团圆梦


  3月2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公安部决定,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

  这一天,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打拐办三级警长肖振宇接到了比往日更多的寻亲求助电话。

  自2017年肖振宇开始公益寻亲以来,他和他的战友们已经成功为1200多个家庭寻找到自己的亲人。为了支持他所做的寻亲工作,他所在的南阳市公安局专门设立了“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建立网上寻亲信息登记发布平台,为公益寻亲工作提供支持。

  1200多个家庭团圆的背后,印证了肖振宇为人民解难的热诚、坚守与执着。


  帮助别人找到亲人,为何却让他心怀伤感

  2019年年底,肖振宇通过志愿者获悉,张梅(化名)十四五岁时被人从新疆拐卖到了河南,先后经历了几段婚姻后,她愈发想念父亲母亲。但是,回家的梦却遥遥无期。

  肖振宇决心帮张梅找到她的家,但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坎坷的生活经历让张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以至于志愿者和肖振宇费尽周折、花费几个月时间才了解清楚——张梅的父亲是一名铁匠,上世纪80年代带着全家从河北迁到新疆,居住在呼图壁县,家中还有母亲、妹妹。

  根据这些有限的信息,肖振宇开始查询张梅提供的父母名字。但这一切犹如大海捞针。肖振宇只能把那个年代从河北迁往新疆的所有人的信息调出来逐个进行分析比对。经过长达近一年的比对搜寻,最终一个相似张梅父亲的信息出现了。经了解,这家20多年前确实丢过一个女儿,母亲在女儿丢失后带着遗憾离世。

  这位老人很可能就是张梅的父亲。为了稳妥起见,志愿者们为双方进行DNA比对,结果显示符合单亲关系。得到结果后,肖振宇让新疆的志愿者赶快把结果告知这位父亲。但遗憾的是,就在DNA结果出来的前一天,这位父亲去世了。20多年生死两茫茫,一家人即将团聚,却仅仅晚了一天,让张梅的父亲永远带着遗憾和自责离开了人世。

  “如果我能早一点确认信息,哪怕是早一天,这对父女也许还能见上一面。”这件事让肖振宇始终难以释怀。

  肖振宇告诉记者,这样充满遗憾的寻亲经历他已经遇到过多次。例如,来自广西的朱某华三兄弟,在他们懵懂的年岁,母亲王某被人拐卖到了安徽。当他们长大后,多年寻找母亲却始终无果。无奈之下他们找到了肖振宇,此时,距离王某被拐卖的时间已经过去了28年。

  然而,肖振宇费尽周折耗费半年时间,最终确定朱某华三兄弟的母亲王某被拐卖到了安徽省旌德县,经当地警方确认得知,王某已于多年前去世。肖振宇回忆,当他把这一结果告诉朱某华三兄弟时,三兄弟哭得撕心裂肺,他也暗自垂泪。

  还有贵州省的蒋某,她的父亲走失。成年后,寻找父亲成了蒋某的执念,之后蒋某找到肖振宇求助。经过努力,肖振宇帮助蒋某找到了她的亲生父亲。但是,她的父亲因为当年与家人走散了,精神受到刺激而失常,面对着已经长大成人的亲生女儿,表露不出任何激动和喜悦。

  这些留有遗憾的寻亲故事,让肖振宇感到更大的压力和责任。

  肖振宇梳理了寻亲成功的1200多个家庭,其中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占比最高。有的被拐妇女,其亲人已经找寻她们30多年。此外被拐卖的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的妇女儿童占比也高,寻亲成功的难度也最大,因为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多身居大山,家庭贫困,识字不多,只会方言,所提供的地名、人名常常有误。而且行政区划的变化,也给他寻亲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看到了人间最美的团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

  2021年4月24日,肖振宇寻亲工作室接到河南省项城市付集镇张敏洁的求助,她要寻找失踪27年的小姨于玉霞。

  当年,年仅15岁的于玉霞到广东打工,离开工厂后失踪。但于玉霞的家人没有向公安机关报警,而是选择自己寻找,找寻多年未果。2021年张敏洁无意中得知“南阳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南阳微警局平台上登记了信息。

  肖振宇对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后,赶到于玉霞老家项城市付集镇派出所了解情况。他找到于玉霞的户籍底册,又对于玉霞的父母血样进行采集,并录入公安部打拐基因数据库,但依旧没有期待的好消息。

  获得有价值的线索是于家提供的一张30年前的全家福照片。这张全家福是1991年于玉霞12岁那年春节拍的。当时的照片像素较低,人物面部非常模糊,通过对照片进行部分修复后,肖振宇在全国范围进行搜寻比对。经过对全国上千张照片的逐一分析排除后,终于在广东省高州市大王岭镇发现了一名相似人员。

  这家女主人叫李肖芳,与于玉霞的面部特征相似度较高,李肖芳户籍信息显示系2000年后补录户口,长女生于1996年,与于玉霞失踪的时间较为吻合。随后将李肖芳的血样进行了采集入库,DNA鉴定结果显示,李肖芳就是失踪27年的于玉霞。

  于玉霞70多岁的父母急切盼望见到女儿。肖振宇一行便火速前往广东接于玉霞回家。一路行程2000多公里,赶到广东高州市时遇上了台风,车辆行驶艰难,还差点遇上山体滑坡。寻到于玉霞时,她已不会说河南话,只会讲广东话。她讲述,当年自己被骗拐卖到了陌生地方。由于山太大,她又不识字,语言不通,始终没能跑出去。

  回家路上,于玉霞高兴得像个孩子,她说这是她这辈子第二次远行。27年前的第一次远行,她把自己给弄丢了;27年后,她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2021年的重阳节,肖振宇和他的战友们带着于玉霞回到老家,古稀老人终于见到了被拐失踪27年的女儿。看到他们重逢时相拥而泣,肖振宇也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他觉得这是送给老人最好的重阳节礼物。

  公益寻亲5年多来,这样喜极而泣的认亲场面肖振宇已见到很多。贵州黔西县的六兄弟寻找自己被拐卖30多年的母亲,肖振宇经过对上万条数据排查比对,最终找到了他们被拐卖到河北省蔚县的母亲,让母子7人在中秋节团聚;还有帮助越南女孩陈青华跨国寻找到她长期流落在边境的母亲;帮助美籍华人吴梅找到了她失散70多年的哥哥……

  “每当帮助一个失散的家庭重新团圆,看到亲人们紧紧拥抱、流下幸福的泪水,迎接这来之不易的团聚,我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了。”肖振宇说。


  向烈士致敬,他帮助96名烈士魂归故里

  2021年8月,肖振宇接到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的求助,希望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援建巴基斯坦时在巴方牺牲的烈士找家。名单提供的内容很有限,只有烈士的名字、籍贯、年龄、部队番号和牺牲年代。

  帮助寻找烈士家人,对肖振宇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帮助烈士“回家”,对他来说不仅是光荣的使命,更是他开展公益寻亲时的初心。

  河南省濮阳县的周铁良就是96名魂归故里的烈士中的一位。周铁良的女儿周军花知道父亲是援巴烈士,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葬在何处。她听母亲说,自己刚出生,父亲就前往巴基斯坦参加援建了。之后,再得到父亲消息时,已是他光荣牺牲。

  周铁良是名军医,他留给家里仅有的遗物是一个听诊器,这个听诊器至今周军花细心地珍藏着。想念父亲的时候,她就把这个听诊器拿出来小心地擦拭。母亲带着她一直没有改嫁,十多年前,母亲带着对父亲的思念离世了。2021年12月,在央视《等着我》录制现场,周军花带着父亲留给她的听诊器,泪流满面地见到了父亲生前的战友。目前,经肖振宇与中巴文化交流协会协调,待巴方疫情好转后,周军花将赴巴基斯坦为父亲扫墓。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团长段定玉和另外四名无名烈士在宛东战役中牺牲后,被社旗县张其浩村的村民们埋葬。多年来,该村村民们不但为烈士守墓,还一直在帮烈士寻亲,但始终没有进展。2021年6月,他们求助到了肖振宇寻亲工作室。肖振宇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对60多个村庄和100多人进行摸排调查,查阅分析了大量的互联网信息、史志、地方志、姓氏家谱,再进行实地走访、电话核实,最终在山西省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找到了段定玉烈士的后人。

  肖振宇回想起为烈士寻亲的过程,他饱含深情地说:“革命先烈为祖国解放和强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为烈士寻亲能让烈士的后人至少知道烈士忠骨葬在哪里。”虽然因烈士信息不全、牺牲年代久远、行政区划调整等原因,帮助烈士魂归故里工作难度极大,但经过肖振宇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成功为96名烈士找到了家人。

  在公益寻亲的路上,肖振宇遇到过很多困难和委屈。“但一看到失散家庭那渴盼求助的眼神,和多年找寻不到亲人那绝望无助的表情,我的所有委屈瞬间都消失了。”

  人间的疼痛,莫过于骨肉分离;人间的喜悦,莫过于久别重逢;人间的大爱,莫过于帮人重生。肖振宇告诉记者,他会一直坚持做好公益寻亲工作,这里不仅有警察的使命,也有正义和良知,更有南阳市公安局对他工作鼎力支持和全心全意的为民情怀。“在公益寻亲的道路上,我只希望岁月静好,家家平安幸福,团团圆圆。”肖振宇真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