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多码归一”助力疫情防控


  面对不断新增的境外输入病例,各地也加强了核酸检测,不论是出入各大商城还是活动场所,都需要亮出自己的健康码和行程码,这个切换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效率。全国人大代表伊彤表示,目前全国各地都建有自己的健康码平台,但是很难实现互认,给群众跨省出行造成了很多不便。因此伊彤建议,应该建立国家级的健康码平台,并将健康码、行程码合并,实现“一码”通行。这一建议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3月7日《中国新闻周刊》)

  @郭新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健康码的运用对人员流动、复工复产、复学复市,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健康码这个工具,实现健康码的“一码通行”也是公众特别关心的问题。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出台个人健康信息码的国家标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了“防疫健康信息码”,国家也出台了政策文件,鼓励各省之间健康码互认互通。“多码归一”,能够提升人们的通行效率,降低因各地健康码平台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系统不稳定风险,有利于保护用户数据安全,为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商标注册不应变成投机生意


  “商标注册门槛不断降低,但恶意抢注的情况却不断发生,让一些企业颇为烦恼。”今年全国两会上,恶意抢注商标问题备受代表委员关注。面对企业商标保护遭遇的“新烦恼”,代表委员建议,应进一步提升对商标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商标的使用原则。(3月8日《工人日报》)

  @严奇:回顾近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从“逍遥镇胡辣汤”“潼关肉夹馍”遭遇商标纠纷,到“长津湖”“冰墩墩”“谷爱凌”遭遇商标抢注,有关恶意使用商标权益的新闻,屡屡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从严打击商标违法行为,既要严在“力度”,也要严在“速度”,严在“尺度”。除了要依托规定,将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行为等多种行为列入失信行为,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惩戒措施,还要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构建细致、明晰的评判体系,在预防恶意注册的同时,警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防止落入商标陷阱。要用更严密的规范,为商标保护织网,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