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法治保障
李莉娟委员:加强未成年人司法社工队伍建设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李莉娟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不仅仅是办案过程中的权益保护,更长远的目标是通过强化司法化与社会化的结合,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到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社会调查、社会观护、教育矫治、社区矫正、回归社会、法治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中,建立综合性未成年人司法制度。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莉娟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司法社工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相融合的提案,为司法社工参与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实践提出了尽快出台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服务的国家标准的建议。
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团中央部署在7个省份开展《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国家标准试行工作并在今年扩大试点范围,她建议在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未成年人司法社工国家标准,明确其具体职责、工作流程、实施路径等。同时建议政府招录公务员时招收社会工作专业,以确保政府购买服务更具精准性,服务效果评估更加科学。李莉娟认为,专门人才的培养与职业化推动是目前本领域最迫切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她建议强化司法社工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陈宗委员:整治“饭圈”乱象,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宗建议加大力度整治“造星”“饭圈”乱象,帮助青少年特别是青少年粉丝树立正确价值观。
陈宗认为可以考虑建立全媒体领域内容审查和评审机制与全行业媒体信息评审委员会,进一步推进内容审查与媒体分级制度,建立不良媒体整改与清退机制,建立出镜明星审查机制,完善法律惩戒机制。应严格划定政策“红线”,严审推星内容,严格选秀、养成系节目审核,限制媒体与“饭圈”联动,约束“饭圈”狂热追星,完善互联网监督举报机制。针对流量问题,陈宗建议限制单日内娱乐新闻上热搜的数量,引导媒体打造优质作品。陈宗认为,家庭、学校、媒体、社会应形成协同联动,帮助青少年从小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加大对优秀青少年题材作品的创作支持,引导青少年养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协调的审美观;鼓励媒体挖掘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正能量故事,倡导积极向上的偶像力量。
郝世玲代表:在中小学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邵春雷) 近年来,关于校园安全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屡屡被提及。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副调研员郝世玲建议在推进建立校园法律顾问全覆盖制度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沟通各相关部门,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考评机制,以达到两者互为补充的作用。法律顾问从专业律师、法律专家学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聘任,可以采取一校一聘、多校联聘、法律顾问团的模式,主要协助学校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教育与权益保护。同时,中小学也要建立、完善、细化一些考评机制,实现法治副校长和校园法律顾问的优胜劣汰。
郝世玲认为,聘请法律顾问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方向正确、意义重大,任重道远。需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实际出发,努力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着力构建“预防为主、依法管控、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校园安全与法治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