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北汉江监狱一监区优秀民警陈洪杰
数十载初心不变
——记湖北汉江监狱一监区优秀民警陈洪杰
“今年,我又不能在家陪你过年了……”陈洪杰欲言又止,他匆匆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酒店封闭隔离,为工作做准备。在此前的几个小时里,他陪着妻子王丹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打完化疗的最后一针。
陈洪杰是湖北汉江监狱一监区的民警。作为一位从警30多年、入党10多年的优秀干警,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坚守着人民卫士的初心和担当。同样,对于家庭,在他的妻子生病患癌时,他也从来没有忘记作为丈夫和父亲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这是陈洪杰作为热血男儿心中始终不渝的家国情怀。
传承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
今年快满55岁的陈洪杰,党龄已有13年。1989年,22岁的他到苗子湖农场参加工作,自此迈开了警察生涯的第一步。
回忆起在苗子湖做管教干部的时光,陈洪杰觉得,“虽辛苦但宝贵。”
当时的他,每日“监号、田埂”两点一线,全年最多休息十天左右。他每天过着披星戴月的日子,天蒙蒙亮,他便领着服刑人员从农场出发,走半个多钟头的路到田间;夜幕降临,他再把全员带回,晚上继续工作至10点以后。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记者采访中,陈洪杰常用陶渊明的这句诗自我调侃,可他每天只能睡上六七个小时,午饭也只得在地头扒几口,这远不及陶渊明那般“悠然自得”。
但也正是经历过艰难困苦,他的思想觉悟才会越来越高、工作作风才能越磨越硬。经过多年锻炼,陈洪杰在2009年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全年,湖北汉江监狱一监区的青年民警总是“缠”着他,听他讲苗子湖时期发生的故事。
“忆苦思甜是件好事,”陈洪杰说,“我真心希望新一代青年民警能继承苗子湖时期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
岗位与家庭的艰难选择
2021年7月的一天,正在工作的陈洪杰,收到突如其来的消息:妻子王丹确诊为直肠癌。
当时,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陈洪杰的脑子里炸开。一方面,王丹急需手术治疗;另一方面,监区警力确实紧张,他陷入了两难境地。思索再三,陈洪杰还是放不下监区工作,更不愿意给同事带来压力,所以他打算强忍痛苦坚持封闭执勤。
但很快,这一想法就被同事魏少云打破了。“老陈,监区工作还有我们呢!你不用担心,只管放心去照顾嫂子。现在,我们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魏少云斩钉截铁地说,“有任何困难,你都要及时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在一监区全员的鼓励下,陈洪杰陪着妻子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做了手术,他每天陪在妻子床边,24小时用心照顾她。一天,妻子王丹突然说了句,“老陈啊,给你添乱了。”陈洪杰听后,拼命地摇头,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妻子出院后,等待她的是多次化疗。此次之前,妻子已经经历了7次化疗。陈洪杰计划本次进监区,封闭执勤2轮(共16天),待正月十三换防后,刚好能陪妻子去做第8次化疗。可如此一来,他就错过了虎年家人的团圆,也错失了照顾妻子的时光。
那段时间,陈洪杰进入监区,就认真开展工作;出了监区,就陪伴妻子就医化疗。虽然辛苦,但他依旧不忘给王丹加油鼓劲:“病魔咱不怕!我会陪着你,直到战胜它。”
严执法善教育
因为在工作中严格执法又善于教育,陈洪杰被同事誉为“改造罪犯的良师”。
一次,服刑人员杨某某犯了错误,被陈洪杰发现。他先给杨某某机会,让其主动交代问题,然后敏锐地抓住杨某某辩解的漏洞,在强调遵规守纪的基础上,对杨某某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几番辩论后,杨某某心服口服,自愿做出检讨。
“民警执法务必要规范。”陈洪杰说道,“既要严肃认真,更要讲究方法,这样改造服刑人员才能见到成效。”
与陈洪杰共事10余载的同事齐运兵评价他:“老陈是一个实在、敦厚、善良的人。因为他温文尔雅,青年民警们都喜欢尊称他为‘陈老师’。”
在陈洪杰负责的监区里,有位服刑人员尤某某。有段时间,陈洪杰察觉尤某某情绪有些波动,且在批阅他的改造周记时,发现其写道,“得知父亲逝世的消息,我产生了深深的自责,每天都活得很痛苦”。
于是,陈洪杰立即找到尤某某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宽慰他要正确看待,另一方面鼓励他要努力改造。“只有争取早日刑满释放,才能早点孝顺在家独居的母亲,不再留下更多的遗憾。”陈洪杰真切的关心打动了尤某某。很快,尤某某就表示要调整心态、积极改造。
桃李不言,润物无声。陈洪杰作为监区的干警,始终牢记所肩负的改造罪犯重塑灵魂的使命,把每一个服刑人员都当做犯了错误的孩子,不仅从严管理,更重视从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改造,灵魂得到塑造。
2022年伊始,陈洪杰和妻子还在与病魔作斗争,同时,也在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初心使命,积极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