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据里的法治中国
“两高”亮出2021年成绩单
本报讯(记者王蓉)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602件,审结28720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51.6万件,审结、执结3010.4万件,结案标的额8.3万亿元……这是记者从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工作报告中获悉的。
最高法交出的这份成绩单中,守护平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腐败、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一串串关键词背后的数据勾勒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成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稳定
法治,捍卫国家长治久安。人民法院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卓有成效。
——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409件18360人;推进黑财清底,执行到位财产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405.7亿元;推进专项整治,发出相关司法建议3816份。
——坚持严的主基调,依法惩治腐败犯罪。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3万件2.7万人,秦光荣、王富玉等14名原中管干部受到审判。加大职务犯罪赃款赃物追缴力度,实际追缴到位596.6亿元。
——2021年,人民法院审结网络传销、网络赌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等犯罪案件9.2万件,维护互联网安全;审结杀人、放火、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4.9万件;审结涉枪涉爆案件9984件;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6万件;审结袭警犯罪案件4586件;审结涉疫犯罪案件9653件。
守护人民生活安宁
——人民法院积极回应全社会关切,认真贯彻个人信息保护法,严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审结相关案件4098件,同比上升60.2%。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精准打击、从严惩处,审结相关案件7.9万件14.9万人,维护群众财产安全。
——人民法院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6002件,守护百姓餐桌安全、用药安全;审结高空抛物、偷盗窨井盖等犯罪案件296件,维护群众头顶上、脚底下安全;审结危险驾驶犯罪案件34.8万件,维护群众出行安全。
2021年,人民法院审结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社会保障等案件154万件,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你感受公平正义在身边
透过数据可以看到,人民法院从立案、信访、化解矛盾纠纷到案件执行,在司法工作各环节全过程发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需求。
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调解纠纷突破1000万件,平均每分钟51件成功化解在诉前,诉前调解案件平均办理时长17天,比诉讼时间减少39天。
739个法院推出24小时诉讼服务。12368法律服务热线发挥诉讼“总客服”作用,“一号通办”实质性办理诉讼事务,日均接听群众来电2.1万件次,帮助解决诉求765.1万件。
支撑这些成绩单的是:在线诉讼服务实现四级法院全覆盖,群众打官司可以全流程“掌上办理”;与全国总工会、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银保监会、中小企业协会等11家单位建立“总对总”在线调解机制,6.3万个调解组织和26万名调解员进驻调解平台;8429个人民法庭、43033个基层治理单位入驻或对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
2021年,全国法院受理执行案件949.3万件,执结864.2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94万亿元。网络查控案件1971万件,网络拍卖成交43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和7.4%。执行到位涉民生、涉小微企业、涉10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案款898.4亿元。
司法的温度,体现在一个个数据中,体现在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办理中,体现在一系列便民利民的举措中。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公平正义可“围观”、受评价、更可感。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司法解释19件,制发指导性案例8批37件、典型案例76批563件;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工作、参与公开听证等检察活动865人次……3月8日上午,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工作报告获悉最高检2021年成绩单。
助推高质量发展
胸怀“国之大者”,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依法能动履职,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服务“十四五”良好开局。
——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868445人,提起公诉1748962人。
——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4.3万人;会同公安部督办36起重大非法集资案;起诉洗钱犯罪1262人。
——持续加大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力度,起诉1.4万人。
——全链条打击、一体化防治,起诉利用网络实施诈骗、赌博、传播淫秽物品等犯罪28.2万人。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起诉3436人。注重源头防范,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2000余件。
——持续从严追诉非法倾倒危险废物、走私洋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成效显著,起诉4.9万人,8年来首次下降。促进源头治理,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8.8万件。
——巩固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与7个国家检察机关视频会晤;参加国际检察官联合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会等视频会议,深化司法交流合作,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纾解群众急难愁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办好检察为民实事中依法能动履职,依法保障人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1万人,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3万件;督促查处假冒伪劣食品48万千克、假药劣药1448千克。
——针对监护人侵害行为,支持起诉、建议撤销监护人资格758件;针对严重监护失职,发出督促监护令1.9万份。
——从严追诉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6.1万人;3.9万名检察官在7.7万所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携手各方为孩子撑起一片法治艳阳天。
——救助生活陷入困境的受害方4.8万人6.1亿元;全面推开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立案办理3272件。
维护公平正义
在制约监督中依法能动履职,促进执法司法机关自我纠错、减少出错,一体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819件,公安机关已立案3629件。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立案2.5万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撤案2.9万件。
——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8850件;法院已改判、发回重审4330件,采纳率67.9%。对刑事审判活动违法情形提出纠正意见1.4万件次,同比大幅上升。
——落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部署,全面排查1990年以来办理的1100万件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监督纠正3万件,查处徇私舞弊“减假暂”犯罪242人。
——强化精准监督理念,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5319件,法院已改判、发回重审、调解及和解撤诉3530件,改变率88.1%。
——以检察建议监督纠正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3.8万件,同比大幅上升。
——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犯罪2253人,同比上升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