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人火热背后面临伦理和法律风险
不久前,在南京举行的一场演唱会上,还原邓丽君形象及音色的“邓丽君”虚拟人作为嘉宾现身,惊艳全场。
除了邓丽君虚拟人,去年以来,还有多位虚拟人亮相。如湖南卫视在今年的跨年晚会启用虚拟主持人,成为国内首个常驻且人格化培养的虚拟主持人,凤凰传奇以虚拟形象举办演唱会,哔哩哔哩平台公开全新虚拟偶像女团四禧丸子等。
法律人士指出,虚拟人市场火热的背后,既存在监管难点,也要警惕其中的法律和伦理道德等风险。
什么是虚拟人
作为元宇宙重要内容之一的虚拟人,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提供了具备更强视觉效果、更佳沉浸体验以及更有情感温度的交互方式。
虚拟人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具有人的外观、特点、行为,依赖科技展示的虚拟形象,具备存在于非物理空间、数字技术合成和高度拟人化特征三个核心要素。上世纪末出现的数字化虚拟人计划,目的是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医学等学科相互结合,为医学或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更为精致的演示条件,通过数字技术模拟真实的人体器官而合成三维模型。这种模型不仅具有人体外形以及各个器官的外貌,而且具备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机能,能较为真实地显示出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和各种变化。
因此,最初的虚拟人多充当的是实验者的角色,例如研究手术方案或试验新型药物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人的功能不断增加,并开始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且越来越向商业化发展,其商业价值也开始凸显。
在虚拟人商业化发展的趋势中,虚拟人在影视、音乐、游戏等文娱领域更为活跃,并引人关注。例如上海某公司打造的虚拟艺人洛天依,频频登上舞台与现实中的歌手共同演唱歌曲,并发行了自己的音乐专辑。虚拟人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多家相关上市公司也纷纷开启“造人运动”,甚至有人开始担心,虚拟人在职场上会不会对真人造成“威胁”。
虚拟人市场规模还将不断增大
IT行业从业者张学峰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2021年,国内一级市场已经掀起了虚拟人投资的热潮,政策环境也鼓励虚拟人领域的创新发展。”
2021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指出:“面向新闻、综艺、体育、财经、气象等电视节目研究虚拟形象合成技术,包括2D虚拟形象的合成,3D虚拟形象的驱动,虚拟引擎构建、语音驱动、动作捕捉、面部表情捕捉等技术,提升节目制作效率及质量;同时探索短视频主播、数字网红、直播带货等虚拟形象在节目互动环节中的应用,增加个性化和趣味性。”
去年11月,央视新闻推出一位虚拟手语主播,能准确及时地进行赛事手语直播。自北京冬奥会开始,这位形象亲切自然、气质优雅独特的虚拟人主播,将全年无休,为听障用户提供手语服务。
张学峰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虚拟人拥有高拟真度的形象,而且,动作捕捉和语音合成技术也使得虚拟人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另外,虚拟人在多个角度突破人类局限,比如生命周期长、行为可控、多线程持久工作、思维和计算能力强、可塑性好,这些都使其商业空间广阔。
目前,多个品牌已经开始利用偶像型虚拟人为其品牌代言,这些虚拟偶像不吃不喝、人设稳定不会“翻车”。而虚拟人代替真人进行服务,应用场景已经涵盖了泛娱乐、金融、文旅等多元化行业。
去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其中,“元宇宙”位列其中。而虚拟人是目前大众最直观的接近元宇宙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虚拟人的行业前景,张学峰认为仍存在较大探索空间,未来前景广阔。有商业研究机构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且随着技术逐步完善,应用场景也将更加丰富,新闻领域的虚拟主播应用正在快速推进。
虚拟人产业良性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
虚拟人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民告诉本社记者,在对让邓丽君“复生”的虚拟现实技术的神奇功能赞叹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了虚拟人现象所涉及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包括被“复活”人物名誉权保护问题,已故人物形象数字化商业利用权问题,虚拟人创作者或已故人物“复活”创作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问题,“复活”艺人虚拟表演的举办者或网络播放平台的审查义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问题等。
以人工智能的功能进化研发速率来看,未来使虚拟数字人与机器人相结合,具备学习和适应能力并超过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超级智能)也具备了可行性。因此,当这些虚拟人在技术上足够成熟时,有可能实现在无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像人一样进行主观思考的程度。那么,该如何对虚拟人自发进行的内容生产进行规范监管?又该如何制定相关的内容安全标准并找到适配的操作方法?这些问题,如何在法律和道德伦理的范畴内去规范,也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和行业主导者进行共同的探索。
2017年7月8日印发并实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张新民说,元宇宙已成为当下互联网领域最受追捧的新技术概念,在这个未来的数字空间里,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化身沉浸在一个虚拟的宇宙中,访问不计其数的服务,市场对虚拟人技术和产品的需求整体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规模量级。电子游戏企业已经将复杂虚拟世界的制作工具工业化了,国内外一大批科技企业投身于元宇宙的建设。虚拟人的市场化也带动了其他虚拟社交产品的发展,虚拟人未来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虚拟人的存在将会加强人们与现实世界、与他人之间的联系。这其中必然会涉及一些法律及科技伦理的问题,需要相关法律制定和监管引导具有前瞻性,确保其发展方向不脱离管控,应尽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可以预见,在社会关注和资本加持驱动下,元宇宙应用场景将加速拓展,虚拟人业务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未来,我们的生活也许将围绕虚拟人构建出一个更丰富的虚拟生态。因此,在虚拟人发展过程中,需要多方参与,对其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内容安全问题、伦理问题、法律问题等尽早预判与干预,从而保障虚拟人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