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的“徐州解法”
自2020年行政争议协调化解机制运行以来,徐州初步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重视、多方联动的多元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以及人民法院引导、司法行政部门督促、涉诉行政机关具体负责的个案化解新模式。
这是一张蕴含着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成绩单:截至2021年10月,江苏徐州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9.91%,同比下降3.06个百分点;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37.22%,同比上升6.15个百分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7.19%,持续居全省前列。
自2020年行政争议协调化解机制运行以来,徐州初步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重视、多方联动的多元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以及人民法院引导、司法行政部门督促、涉诉行政机关具体负责的个案化解新模式,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徐州解法”。徐州法院以深化高质量司法新实践、推动全市法院工作现代化为指引,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主动参与徐州市域社会治理,切实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积极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为谱写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打通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梗阻”
2020年7月30日,徐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徐州市涉诉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办法(试行)》,共细化19条具体举措,为行政争议协调化解提供规范指引,旨在有效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助推法治政府建设。随之又印发了《徐州市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推动了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党委领导组织推动,府院联动合力促进。2020年8月,徐州市政府和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了全市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与行政审判工作府院联席会议,部署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与行政审判良性互动、共同推进依法行政任务和措施。
为此,信息互通、重大案件重要事项会商、业务研讨以及培训共享机制也应运而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徐州两级法院与行政机关开展类案研讨会议共60余次,参与全市行政机关执法业务培训近万人次。
在徐州市鼓楼区,一个面向行政机关的案件管理六色分类法得到了各方关注。
针对应诉效率不高、协调推进力度不强的问题,鼓楼区把案件细分为六类,动态管控、因案施策。此外,鼓楼区还通过成立协调化解专班、创设主动赔偿、打造精英法律服务团队等方式,按照法治思维推进实质性化解,尤其注重一审败诉案件的二审实质化解工作,不断提升实质化解质量。
形成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全链条”
不久前,市民李女士因房屋拆迁与所在区政府发生争议。收到诉状后,徐州中院向李女士发送了《行政争议诉前协调化解告知书》,李女士选择诉前协调化解,徐州中院遂向云龙区政府发送了《行政争议诉前协调化解移交函》,交由云龙区政府诉前协调化解。因在30日期限内,未能实质化解,徐州中院予以立案审理。
“在审理中发现该案确有实质化解的必要,于是我们又向云龙区政府发送了《行政诉讼争议协调化解建议函》。”该案主审法官房涛向记者介绍,法院组织原告、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共赴拆迁指挥部现场进行协调,最终该案得以实质化解,原告撤回起诉。
这是徐州法院“三函一建议”工作机制的一个实例。该机制系在全省首创推出。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解决的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每一个环节都要让百姓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要达到化解“全链条”实现。
首先是诉前引导协调。建立诉前分流机制,对具备化解条件的做好引导,送达《诉前协调化解告知书》。当事人同意后,向涉诉行政机关发送《诉前协调化解移交函》,告知类案处理情况、个案化解重点、法律适用依据,依法促进诉前化解。
其次是诉中督促协调。创新裁判结果风险评估机制,通过“承办人、审判团队、专业法官会议、庭长”四级预警防控,确定裁判结果风险。对于重大风险,及时向涉诉行政机关发送《协调化解行政争议建议函》,明确告知诉讼风险、化解依据,督促协调化解。
最后是判后指导建议。对审判中发现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行政机关消极协调的案件,发出司法建议,抄送司法行政机关。强化类案指引和业务培训,通过专题研判、案例选编、法治讲座、庭审观摩等多种形式,提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和争议化解能力。
据统计,“三函一建议”工作机制自2020年运行以来,共发送协调化解建议函750件次,450余件案件实质化解,发送司法建议20件次,判后指导126次,形成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闭环。
注入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原动力”
近年来,徐州中院坚持多措并举,探索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三个模式,有力整合各方力量,实现不同纠纷解决机制之间有效衔接、相互支撑、相互协调。
王某的商业用房因旧城区改造项目被拆除,王某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拆除行为违法并要求赔偿。徐州中院向被诉区政府发送《诉前行政争议协调化解移交函》,后该案移交王某属地街道的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进行协调化解。
经专职调解员的沟通协商,双方协议一致,重新对涉案房产进行评估,依照评估结果并结合房屋征收补偿政策就被拆房屋征收补偿事宜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成功调解结案。
“专兼职调解员+政府+法院”协同解纷模式、“网格员+网格法官+执法人员+行政机关负责人”递进式化解模式、“日常通报+专项报告”动态式研判模式,凝聚了化解合力,促使徐州市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进入“快车道”。
如今,徐州“法官进网格”机制日趋成熟,市、县(区)、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网格与综治中心层层对接,行政解纷力量向基层下沉。依托网格员、社区组织及时发现基层执法问题及行政争议线索,网格法官第一时间介入,会同行政机关全面梳理争议诉求,精准提供化解指导。对重大疑难复杂纠纷,适时提级开展联动联调,促进争议在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程序中得以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