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心声
戒毒所“园丁”创新教育形式促进戒毒人员新生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通讯员王大千)“快来,有你的信!”近日,一封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派出所民警的信,送到了戒毒人员姜某的手里。
听说是来自派出所民警的回信,大家一窝蜂地围到了姜某周围。信里,派出所民警表达了对姜某的期许和祝福。一名戒毒人员怎么会收到派出所民警的来信,这还要从头说起。
戒毒人员姜某是在祖父母溺爱中长大的。受沉迷于海洛因的父亲影响,姜某也想试试这个让她失去父爱的毒品到底是何滋味。从初尝时的害怕和紧张到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她渐渐地产生精神问题,并有吞食异物史和自杀史。
到北京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之后,姜某情绪一直很低落,每天昏昏欲睡,用班里其他戒毒人员的话说“每天就处于休眠状态”。
管班民警石丹看到姜某的样子,尝试帮她调整心理状态,提升信心。姜某考试没通过,石丹就帮她制定“阶段性小步计划”;物品摆放不合格,她就手把手教;不想和父亲再有联系,她就一点一点地帮助修复家庭关系……“正念减压”“积极心理学”“调整认知”“冰山治疗”,在石丹的不断努力下,姜某恢复了信心,情绪逐渐转好。
看到姜某的改变,石丹又组织开展了畅想“无毒日子”“美好生活愿景”“给十年后的我写一封信”团体活动。在石丹的鼓励下,姜某给居住地的民警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收到了回信,姜某落泪了。对她而言,这是对她戒毒最大的肯定。
现在的姜某已经重新做回了那个阳光乐观的自己,也从心底原谅了父亲。她决定和父亲一起远离毒品,重回正常人的生活。
像姜某这样的戒毒人员,管班民警石丹遇到很多。每一次,她都用关心关爱让内心敏感的戒毒人员感受到包容和理解,重新敞开心扉并重拾希望。
作为一名在基层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的管班民警,石丹看到过各种被毒品毒害的戒毒人员。有人问她坚持的动力在哪儿?石丹说:“也许是想到戒毒人员说出‘我想戒毒时’坚定的眼神;也许是听到戒毒人员那句‘石队长,我都想你了,看到你我就高兴’的话语;也许是看到戒毒人员和家人电话沟通时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墙内的“园丁”们用耐心和细心,帮助这个特殊群体走向新生;用坚守和坚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用决心和信心,守卫着一方的宁静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