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辽市法学会打造四类特色法律服务站

开展多种形式法律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近年来,吉林省双辽市法学会立足实际,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法律服务站建设,针对群众不同的法律需求,打造四类特色法律服务站,通过“妇女儿童法律服务站进网格、未成年人法律服务站进校园、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服务站进法庭、无邪教法律服务站进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多方面的法治需求,带动群众知法、尊法、守法。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无死角”

  “我在双辽市某超市打工两年多了,最近因为家庭原因要离职,但是超市经理不同意,还要扣我两个月工资,你们能帮我要回来吗?”2020年3月19日,刘某某来到双辽市妇女儿童法律服务站,提出如是诉求。双辽市妇女儿童法律服务站立刻与双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科联系,共同到该超市进行调解。

  超市经理表示,因为刘某某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是一名好员工,因此不想她离开超市,所以想出这个办法挽留,没想到用错了方法,表示将尽快改正。同年4月24日,双方和解,刘某某顺利拿到了超市返还给她的两个月工资。

  双辽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高北燕表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双辽市法学会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近年来,双辽市法学会协调市妇联,在双辽18个乡镇街成立了妇女儿童法律服务站,在190个村社区建立了妇女儿童法律服务点,截至目前,共计接待群众208人,调解纠纷183件,有效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深化法律服务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为进一步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双辽市法学会积极促进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紧密衔接,形成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救助困境儿童、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以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合力。

  双辽市法学会协调双辽市检察机关,利用专门空间设立未成年人法律服务站,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咨询、辅导等工作,落实专人办案。指定办案经验丰富、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等相关知识的检察官专门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

  此外,双辽市法学会还协调双辽市教育局,选聘12名干警任市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目前已开展各类法治教育活动30余次,受教学生2万余人,切实维护了青少年合法权益。

  高北燕介绍,为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双辽市诉源治理能力,双辽市法学会还依托双辽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站,通过增配、培训人民调解员,以及与调解组织召开调解工作会议等方式,逐步构建诉前调解网络化模式,强化专业团队的法律支持,为诉前调解工作加强专业调解力量。

  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站还依托人民调解平台,开展线上调解工作,方便不能现场调解的当事人进行异地线上调解,并在线上完成调解协议的拟订以及签收确认工作,大大缓解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调解压力。2021年共计接收调解案件2619件,调解成功2292件,线上调解成功793件。


  积极助推无邪教社区建设

  为大力开展反邪教宣传工作,助推无邪教社区建设,2019年,双辽市法学会协调辽北街西化社区成立了无邪教社区法律服务站。

  据介绍,西化社区法律服务站依托双辽市法院、辽北街道司法所、在职党员志愿者和新时代艺术团等建立了一支广泛的宣传队伍,同时借助电子宣传屏、宣传橱窗、宣传展板、宣传标语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让居民群众时刻感受到法律在身边、法律服务在身边。在重要时间节点,法律服务站还会集中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例如,2021年6月10日,西化社区印制宣传单3000份,制作条幅2条,在辖区主干道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

  “西化社区法律服务站还实现了反邪教宣传的常态化,不仅定期邀请四平市公安局、双辽市委政法委和双辽市公安局民警及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反邪教知识讲座,还定期组织辖区居民观看反邪教宣传片,特别是根据双辽市实际改编的短剧,在群众中引起不小的反响。”高北燕表示。

  为突出特色法律服务站的优势,西化社区法律服务站先后组织社区艺术团和居民自编自导自演了表演唱《崇尚科学反邪教》、群口快板《提高觉悟反邪教》、诗朗诵《崇尚科学反邪教》等普法、反邪教节目,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法律和反邪教知识,有力推动幸福和谐社区建设。

  高北燕介绍说,几年来,通过西化社区法律服务站的努力,居民群众的法律素养有了很大提高,辖区案件发生率逐渐降低。2020年,西化社区法律服务站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法律服务站”。


  擦亮“法治宣传”名片

  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是双辽市法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深入推动普法工作向基层延展,双辽市法学会还在村一级的法律服务站投资修建了8座法治长廊,在给村民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有力推进普法工作。

  双辽市法学会投资修建的8座法治长廊,根据居民需要,以防腐木为基本材质,选用中式半封闭长廊设计,造型古朴大方,既能遮风挡雨,又设有休息的长凳,吸引了不少周边村民和专程到访者。在长廊一侧设置有法治宣传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通过阅读了解法律相关知识,潜移默化提升法治素养。

  此外,双辽市法学会还创新推行“互联网+法治宣传”的模式,完善双辽市长安网站建设,发布全市法学法律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最新学术思想,传递最新法治信息和工作动态,有效增强了法学会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灵活多样的形式为推进法治宣传提供了更接地气的宣传阵地,进一步扩大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

  2021年以来,围绕宪法、民法典、禁毒知识、扫黄打非、疫情防控措施等,双辽市法学会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宣传活动17场次,受众总人数达到3000余人,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3600余份,为推动双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法学会成为双辽市家喻户晓的法治宣传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