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衡阳市法学会“小微课题”研究彰显大格局
不断提升服务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的能力水平
2021年,衡阳市法学会被湖南省法学会列为小微法学课题研究专项工作试点单位。一年来,衡阳市法学会结合本地实际,取得了一批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全年收到的340多篇论文全部是会员们结合政法工作的热点和各自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作出的思考,他们开出的很多“处方”,已经发挥出极佳“疗效”。
“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学研究,为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撑,体现了大格局,为全市政法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衡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杨龙金表示。
针对短板难题定课题
“对于非法集资类案件,有些尚在‘经营’且具有支付能力的嫌犯个人或企业,如果侦查机关主动去查处但基于某些客观原因又无法帮受害人挽回全部损失的,受害人有可能会把矛头转移至办案单位身上,甚至与办案单位发生对立,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湖南省衡阳市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委左才轩及该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朱丽兵、科员朱叶撰写的《非法集资类犯罪防范与打击问题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一文,对近年来衡阳市政法机关侦办的相关案件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教训及办理相关案件的难点问题,给如何防范该类案件发生、办理相关案件时如何防止产生新的矛盾提出了建议。
“此类课题,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员们多是结合自己的岗位,结合我们本地政法工作,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提出了问题,在现有条件和法律框架内,大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式。”衡阳市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汤守春介绍,“这也是(去年)优秀论文的一个共同特点。”
去年年初,衡阳市被列为小微法学课题研究专项工作试点单位后,衡阳市委政法委、衡阳市法学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高点谋划,高位推动。
“政法系统的广大干警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力量,提高广大政法干警参与本单位法学研究课题的调研、破解,是提高干部素质、技能的重要途径。”一年来,衡阳市法学会系统立足实际,紧接地气,着力于总结政法工作中好的经验、好的体会。全市两级法学会副会长依托自身大多是政法单位相关负责人的优势,身体力行,带着“找短板、破难题”的既定目标,选定课题,调查研究。
“这样一来,法学会看似务虚的工作,做出了实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汤守春告诉记者。
学习研究风气日渐浓厚
一直以来,很多基层政法干警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概念:做法学研究、搞法学课题,是研究机构等学术殿堂的专利,是法学家们的专利,带着“贵族气”,与自己无关。即便工作中有很多好的想法和经验,也不善于、不敢于表达,再加上广大干警的工作压力大,虽然大多数干警是科班出身,不少还是法律本科以上学历,但静下心来研究的时间并不多,所取得的成果也不理想。
衡阳市法学会开展的“小微课题”研究,则正是倡导政法干警立足自身工作和岗位,从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出发去做研究,人人都可以去尝试。衡阳市法学会秘书长邹光耀介绍,简而言之,就是以“问题”为核心,干警们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收集材料、观察实验、研究推理等,探求解决的途径,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
不仅如此,所有“小微课题”论文都需要经过专家评审,这也是干警与专家对话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相关成果一旦得到有关部门认可,获得转化,参与者的成就感可想而知。
“通过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我们已经推出了一批善于思考、敢于创新、能出成绩的典型,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很多政法单位的一把手和班子成员都踊跃参与,将工作中的问题带到业余时间,再将业余时间的思考和启示,反哺到工作中。”邹光耀介绍,这种氛围,也是对少数“消极对待学习”的干警的一种鞭策。
探索机制建设与创新
近年来,衡阳市积极创新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建立了湖南省首个“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企业、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陈龙飞、廖玲玲、蔡莉、李晓龙及王娟等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建设研究——以衡阳市两级法院为例》的文章,正是衡阳市两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该文以衡阳市两级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建设情况为例,梳理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在衡阳的具体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一站式多元化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建设进行了符合实际的探索与创新。
在衡阳市中院的积极推动下,衡阳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全市各地将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诉讼率等指标纳入综治考核,将诉源治理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考核范畴。同时,该市建立了一站式多元解纷专项工作财政保障机制,财政局设立人民调解专项经费,为人民调解政府购买服务和相关工作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据介绍,去年以来,衡阳市相关政法单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全面发力。衡阳公安全面推出“园区警务”,聚焦园区、企业发展,派出“项目警官”476名,走访、对接帮扶企业(项目)565家,为民办实事1800余件,解决难题700余个;其他政法单位创新推出点对点“定制式”法律服务,细化依法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措施23条,选取36家重点企业挂牌建立“检察联络站”“流动维权岗”,量身定制个性化法律服务。为提高破产案件办理效能,推动“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让“危困企业”重获新生,有关政法单位还创新推动企业破产处置府院协调机制建设,在湖南省率先引入“破产案件智慧管理平台”。衡阳全市政法工作的有力开展,有效助推了衡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该市GDP总量及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