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厦门法学会积极推动直属研究会“一会一品”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增强工作实效
“证券法学研究会必将在服务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融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推进法治、平安厦门建设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在不久前召开的福建省厦门市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厦门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吴少鹰如是说。
记者获悉,该研究会是厦门市法学会成立的第11个直属研究会。近年来,厦门市法学会积极推动各直属研究会建设,在组织各直属研究会聚焦法治理论与实践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强法学实务研究、深化法治宣传、优化法律服务中持续发力,不断强化品牌引领,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一会一品”矩阵,呈现出联合推动、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巾帼公益普法宣讲团宣讲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一年来,全国各地各级法院陆续宣判了一批适用民法典的案件,如‘家务劳动补偿第一案’‘打印遗嘱第一案’‘指定遗产管理人第一案’等,让具有实践特色、时代特征的法律条文真正地从纸面走进现实……”
在2022年1月20日的厦门市广播电视台常态化普法节目《天天说法》(原《丁成说法》)中,“民法典进家庭”百名巾帼公益普法宣讲团成员刁玫律师娓娓道来,为听众讲述民法典实施一年来的相关典型案例,把法律条文通过一个个法律故事讲到老百姓的心中。
成立于2021年3月的“民法典进家庭”百名巾帼公益普法宣讲团,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厦门市司法局、妇女联合会、法学会五家单位联合成立,厦门市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协助推动。
记者从厦门市法学会了解到,宣讲团成员由厦门市党政机关、司法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法律服务行业协会等单位审核推荐的100名女性法学专家学者及法律实务人员组成,其中包括法学会系统推荐的多名成员。她们面向广大群众,重点宣传涉及婚姻家庭、赡养继承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法典知识,重点阐释民法典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家庭和谐、依法追究侵权责任等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
仅2021年,宣讲团成员进广场、进社区、进校区、进企业、进楼宇,为群众开展了60余场线上线下公益普法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她们通过“鹭江法治讲堂”平台,为群众开展民法典系列宣讲活动。她们还走进电台,以案说法,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目前已举办广播宣讲节目70多期,听众累计超过200万人次。
与此同时,厦门市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还依托宣讲团组织法学会会员成立了妇女儿童维权站——巾帼法律援助站、“妇联微家”,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打造“鹭岛刑事法论坛”品牌
自2016年开始,厦门市法学会推动刑法学研究会重点打造“鹭岛刑事法论坛”品牌。该论坛是一个跨区域的实务型学术研讨平台,聚集了一批国内刑事法学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力量和实务骨干,活跃于刑事法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领域。自2016年7月首届“鹭岛刑事法论坛”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根据当下刑事法学领域的焦点、热点问题,该论坛每届确定一个主题。
比如,首届“鹭岛刑事法论坛”主题为“刑事辩护的机遇与挑战”,主要聚焦于当前司法改革浪潮中辩护律师所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第二届论坛围绕“非法证据排除”这一主题,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解、应用及相关实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第三届论坛以“金融机构经营风险控制与金融犯罪辩护”为主题,围绕“金融机构刑事合规与金融监管”“金融犯罪的证据审查及其证据规则建构”“金融创新的刑事风险与刑罚限度”“金融犯罪之成立条件与个罪研究”等四个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在2021年4月举办的第六届鹭岛刑事法论坛,有近2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刑事法律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齐聚鹭岛,围绕“网络犯罪与刑事辩护”这一主题,分别从“网络犯罪基本态势及刑法适用困境”“网络企业刑事合规制度与辩护选择”“网络金融犯罪的种类及其辩护”“网络诈骗犯罪的种类及其辩护”“网络犯罪管辖与证据收集及其辩护及相关问题”等五大方面进行了深度研讨,为完善我国互联网领域法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许多建设性建议。本届会议还同时开通了线上直播,有上万人次参与。
值得关注的是,“鹭岛刑事法论坛”还吸引了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高等学府中全国刑事辩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成为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地方法学盛会。
记者还了解到,在厦门市法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刑法学研究会近年来不断加强青年法律人才培养,仅2021年就围绕法律界关注的热点,组织举办了4期“鹭岛刑事法沙龙”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青年法学法律人才之间的刑事辩护实务交流。
各直属研究会因势而谋大胆履职积极作为
记者注意到,在厦门市法学会成立的民商法学研究会、刑法学研究会等11个直属研究会中,不仅各具特色,各有“当家”品牌,而且个个都是应时而动,因势而为,特别是近几年成立的直属研究会,更是如此。如证券法学研究会,依托集美大学成立,旨在通过整合本地证券法学相关资源与力量,为厦门打造金融强市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成立于2018年11月的厦门市法学会大数据与智能法律研究会同样如此。彼时,厦门市法学会以该市提出的“全力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全力构筑特区开放发展新优势、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和两岸融合战略支点”为契机,搭建了这个突出区域特色的法学研究平台,并以此广泛汇聚大数据与智能法律研究优秀人才,为厦门市深化改革发展和打造一流法治城市献智献力。该研究会成立三年来,重点打造了“数据与智能法律沙龙”系列活动,组织会员积极加强专题研究;积极参与“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研究,协助完成“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研究专刊编撰工作,牵头撰写的《法治向善更向新:“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中的法律科技蓝海》论文,荣获福建省首届“东南法治论坛”征文二等奖。
为更好助力近年来不断加强的体育、文娱领域法治建设,厦门市法学会于2020年12月成立了体育与影视法学研究会,重点打造了“鹭岛影视文化娱乐法论坛”品牌。2021年12月28日举行的第三届“鹭岛影视文化娱乐法论坛”,以“影视产业发展的法治保障”为主题,紧扣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厦门,进一步催生影视娱乐产业蓬勃发展的实际及面临的相关法律问题,重点围绕中国电影产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防控、影视剧项目投资的诉讼风险及防控、明星广告代言行为中的合规与道德、仲裁化解娱乐主播争议的探索与实践、长短视频之争视角下的网络平台技术屏蔽义务探析,以及当下热门的元宇宙中的场景理论、元宇宙电影面临的知识产权困境及应对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文娱领域法治建设提供了许多良好思路和积极对策。
厦门市法学会直属研究会取得的成绩,与法学会不断加强的规范化管理和指导是分不开的。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健全完善其直属研究会议事、决策及运行制度机制,厦门市法学会出台了《直属研究会活动规则与年会制度》《直属研究会秘书处工作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同时还修订了《厦门市法学会党组议事规则》,制定了《厦门市法学会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方案(试行)》,指导和保障直属研究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在规则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