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别让“冰墩墩”成为“黄牛”猎物
随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拉开帷幕,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备受消费者追捧,屡上热搜。其中,形似宇航员、憨态可掬的“冰墩墩”的周边商品屡屡售罄,也因此催生出“黄牛”从中牟利的现象。(2月6日红星新闻)
@林静怡:“冰墩墩”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群众购买热情高涨不仅证明了吉祥物设计上的成功,也代表民众对于北京冬奥会的支持和关注。然而,当人们对冬奥的热情被“黄牛”利用来进行投机炒卖时,原本“一墩难求”现象代表的积极意义则开始变味,甚至有人将原本承载着美好寓意的吉祥物视为投机倒卖的“摇钱树”。对此,2月8日,北京东城公安分局通报了对倒卖“冰墩墩”行为的行政处罚。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民众切勿从“黄牛”手中高价购买特许商品,更不要相信价格炒作,加大协调力度增加冰墩墩周边产品的供应量。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坚决抵制“黄牛”和不良商家饥饿营销,将目光重新聚焦于奥运赛事本身,坚决抵制“黄牛”,才是“冰墩墩”忠实“粉丝”该做的事。
给“盲盒经济”划出法律底线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针对近期盲盒消费屡引争议,中消协建议加强立法规制,划定盲盒经营红线,对于低龄儿童、特殊商品、特殊领域禁止盲盒营销。(1月28日中国新闻网)
@韩欣:“盲盒经济”之风自2019年袭来,便持续走俏,从最初的玩具盲盒不断衍生出游戏盲盒、脱单盲盒、宠物盲盒等。在过去的时间里,“盲盒经济”蒙眼狂奔,相关产业链悄然发展。但随着价格的不断飙升、内容的更改,再夹杂着消费者“以小搏大”的心理,“盲盒经济”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对于低龄儿童来说,购买盲盒可能成为一个“无底洞”。不久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为行业划了“红线”。中消协为“盲盒经济”划定红线更是具有现实意义,为各地治理盲盒乱象立下“风向标”。“盲盒经济”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经营,才不至于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相关企业要坚持法治思维,坚守公序良俗,多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消费者要警惕被不法营销套路,杜绝攀比、浪费、投机行为,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依靠法治手段令虚假广告无处横行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网站消息,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罚238.1671万元。这并不是该公司首次被罚。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21年6月16日,因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该公司被罚款40万元,并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1月31日大河网)
@张卓然:从医疗广告、房地产广告、美容广告,再到如今的化妆品广告,虚假广告频频现身。相关主体为了自身利益,在广告宣传上打“擦边球”。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假广告的形式繁多且内容隐晦,一些广告商在短视频中插入虚假广告,想方设法逃避监管。虚假广告一方面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让消费者掉入圈套,买到了功效与宣传不符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整体的行业生态,破坏了市场秩序,造成不公平竞争。有关部门应积极查处虚假广告,注重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加强对虚假广告的监管。消费者在面对广告信息时,则要擦亮双眼,提高辨别能力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看到虚假广告及时举报,不让虚假广告二次传播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