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洒水车驱赶商贩是文明执法缺位

  近日,一则洒水车喷水驱赶商贩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记者了解到,视频的发生地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杨柳镇,根据天气预报显示,当时济宁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2摄氏度。12月25日,杨柳镇一副镇长回应称,纪委已经介入处理。视频显示,在洒水车旁边,还停着一辆执法车,不停鸣笛发出警报的声音。路过的村民看到洒水车喷水,也纷纷躲避。(12月25日光明网)

  @王瑞琳:杨柳镇政府26日在官方微信上发布一则情况通报,杨柳村支部书记日前在引导劝离路边商贩时,使用洒水车向摊位喷水,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其做法简单粗暴,按有关程序给予涉事村支书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责令辞去村委会主任职务。商贩在公路边占道经营,有可能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相关部门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整治处理。但是,执法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国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强制法对处罚和强制程序及手段作出了细致而严明的规定,强调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执法者要依好法律法规的“法”,同时更要守住道德文明的“法”,警惕因过度追求执法效果而导致执法“失温”。

  

用高品质创作挤干电视剧“水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官网公示《电视剧母版制作规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标准报批稿,规定常规剧集正片时长不少于41分钟,每集结尾画面与下一集的开始画面如有重复内容,时长不超过30秒。(12月23日金台资讯)

  @高佳涵:近年来,我国电视剧行业高速发展,在丰富大众精神生活、引领风尚、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电视剧创作方面,仍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粗制滥造的“注水剧”受到观众抵制。国产剧集数越来越长,除去片头、片尾、后情提要等等,正片时长总共剩了不到25分钟,逼着观众只能用倍速播放观看。“注水”是为了稀释成本,维持热度,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但也破坏了作品质量。好的剧作往往是在内容质量上下功夫的,用内容赢得人心赢得口碑才是制胜法宝。剧集再长也掩盖不了内容的空洞,只有良心作品才能经得起观众和时间的检验。


推进清洁取暖别忽略“民生温度”

  每逢冬天,取暖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近日,河北山海关古城有群众反映,当地在推进清洁取暖过程中,一味强调清洁,而忽视取暖效果,甚至采取禁止烧柴、封堵炉灶等极端手段,导致部分老人和困难群众挨冷受冻。消息一出,随即引发群众质疑。(12月21日央广网)

  @董欣:日前,当地相关部门回应质疑称:会汲取教训,立即整改。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强调,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要杜绝“一刀切”,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障群众取暖。实践也证明,“清洁”与“取暖”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同时兼顾、相互促进的。为了造福百姓却让百姓挨冷受冻,忽视了实际情况和民生需求,这不仅是形式主义,更是舍本求末,背离了环保为民、为人民服务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