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光明区: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 提升“智治”网格新高度

  本报讯(□钟镜东 通讯员李丽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社区网格管理系统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时代命题下,对标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求,不断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

  

  科技赋能助力基层治理

  “楼长通”正式上线

  光明区社区网格管理系统立足科技赋能,深入探索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成功打造了“小网格、大服务”的格局。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光明区以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搭建全覆盖服务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平安员排查发现隐患、矛盾纠纷信息积极作用。网格员累计创建微信群1.3万个,入群人数55.3万人,平均每一户就有一个人在群内,借此实现全区人口全覆盖。群众可随时在微信群内反映各种困难和问题,网格员在线上随时为群众解决问题或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群众困难,将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神经末梢”,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楼宇“平安图”智慧应用也是光明区实现精细化社会治理的一大亮点。通过将辖区人员分为重点管理人员、重点服务人员与一般人员,并将人员居住地址与房屋编码关联。在全区地图上,显示着各类人员的分布情况,细化到楼栋、房间,具体数据以图表形式体现,通过“平安图”可查看每一栋居住出租屋,楼层数、房间数及居住人员情况,实时记录、动态更新,实现楼栋平安与管理“一图清”。

  光明区还推出了出租屋楼栋“智治”二维码,全面梳理、核查辖区房屋编码,在楼栋、房屋出入口更新张贴楼栋、房屋二维码贴纸,逐一扫码测试,确保扫码信息与实际建筑物信息相符。2021年,光明区“入三所人员”案前登记率达到89.41%,位列深圳市第—。在社区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数据录入“一码通”督察行动中,获得全市通报表扬。

  每周五是光明区“人口基础信息采集专项工作日”,通过集中力量攻坚避免信息采集工作空当,加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派单处置机制。在现有的“深圳市社区网格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基础上,光明区探索出租屋视频门禁系统数据比对,推进“派单制”的运用,避免错登漏采现象,进一步提升信息准确度,提升网格员对人口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鲜活性。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光明区网格管理系统开发的“楼长通”综合智慧平台,建立了全区统一的楼栋长队伍和出租屋楼栋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政府对楼栋长队伍的管理,提高楼长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综合能力。今年11月30日“楼长通”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全市首创的“网格化”与“楼长制”深度融合创新模式。依托“楼长通”App,深入发挥楼长在出租屋治安防范、安全隐患排查、居住信息采集、矛盾纠纷上报、政策及法治宣传等方面的作用,拓展及便捷楼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渠道,把网格化管理工作延伸至楼栋,实现“网格化”与“楼长制”的有机融合,将每栋楼打造成微网格,进一步延伸基层社会治理触角。

  通过同步完善楼栋“智能身份证”“楼栋平安图”“楼长通”“平安图”网格数据“一键报”等系统的功能建设,光明区探索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网格内各项工作“服务响应实时化、需求驱动常态化、服务匹配精准化”,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服务网格管理,促进社区网格管理效能再升级。


  建机制、拓渠道

  推进网格建设新路径

  “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是深圳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张名片。为打造“光明模式”升级版,光明区积极拓宽网格诉求服务渠道,围绕群众诉求,解难题、办好事,全方位落实服务。网格员深入出租屋、工业园、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开展网格巡查,精准化解群众诉求。延伸矛盾纠纷预警前沿触角,通过55.3万群众在线的平安微信群、现场走访等形式,收集诉求事件线索。31名网格员长驻社区诉求服务大厅开展群众来访接待、调处化解等工作,全区226个诉求服务站点均有驻点网格员值班。今年以来,网格员排查上报群众诉求服务事项8372宗,涉及金额3.1亿元。

  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力度与温度,该区网格管理中心积极承担业务指导职责,梳理综合网格事项清单、拟定综合网格员队伍管理办法,为试点街道推进综合网格管理队伍融合创造有利条件,助力打造更集约、更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新湖街道科学划分综合网格,构建指挥体系,下沉基层治理事项196项,完善‘巡办分离’及‘巡办结合’的事件处置机制,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能’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信息数据采集优质化,光明区建立了督察督导长效创新机制。形成“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督察模式,以督促管,压实责任,确保网格管理各项工作全面、准确。灵活运用交叉督察、派单督察,解决督察力量不足问题。今年以来,共开展交叉督察24次,派单督察24次,督察网格员288名,发现问题66项,形成督察通报24份。以督察通报反馈为问题导向,推进网格信息采报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此外,光明区通过警网联合工作机制,凝聚警网合力,共管共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实行“警格+网格”联合工作机制,强化“警格+网格”协同作战,严格落实“两专一兼”制度;强化“警格+网格”会商通报,实行“一周一会商”制度,联合研判风险查缺补漏,针对排查发现的案件线索及时采取“一周一行动”;强化“警格+网格”宣传警示,警网联合在全区31个社区巡回召开现场警示会,以案说法,形成震慑力。同时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模式,提升排查整治工作效能,警网联合“排查+整改”,警网联合“排查+处罚”。今年以来,警网联合排查各类重点人员,查获出租屋管制刀具44把,协助公安查处违反居住证条例行为157宗,罚款金额7.25万元。


  团结协作

  助力全区疫情管控工作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驱动力,在于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光明区通过延伸基层社会治理触角,紧紧围绕打造“基础平安网”和“行业平安网”组建了一支全区覆盖的平安员队伍,全区网格管理系统全员加入充当平安员队伍骨干,积极动员辖区楼栋长、小区物管员等社会人员参与。为规范平安建设志愿者服务活动,经各街道和主管部门资格审核,在区网格中心备案,为平安员队伍颁发“平安员”工作证。经过重新梳理和评估,现光明区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平安员达1.5万人。

  据了解,为共筑免疫屏障,确保群众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不留盲区,全体网格员主动带头接种疫苗,网格员符合接种条件的1716人,100%完成接种。在全区48个疫苗接种点、311个核酸检测点,以楼栋为单位建立摸排档案,提供引导咨询,接送行动不便人员前往接种点,把接种动员工作做得入脑入心,把服务工作做得体贴入微。今年以来,网格员协助开展核酸检测256万人次。

  在社区居家隔离管控服务、药店购买发热药品人员信息核实、密闭式经营场所巡查等方面,网格员队伍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特别是在跨境货柜车司机作业点落脚点排查,网格员对跨境运输作业点、接驳点和落脚点疫情防控措施全天候巡查,车到人到,车在人在,协助企业落实防控措施。今年以来,共核查12692人次司机落脚点,检查督促50个作业点落实措施1038项,上报未落实2629项,累计发放整改告知书256份;核查货柜车GPS轨迹异常信息471宗,排查非台账内作业点158个,上报货柜车违规作业等隐患线索237宗。向区工信局、光明交通运输分局发送《深港跨境货车作业点社区网格巡查情况专报》370份,有效遏止疫情输入风险。


  严管与激励并施

  筑牢网格管理根基

  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扎实开展队伍建设,是筑牢网格管理工作长远发展的根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光明区网格管理系统定时为网格员开展专业业务培训、军事化训练、创新督察新模式等严管措施,以学习效率最大化、目标任务清晰化、问题解决具体化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针对岗位不同分批开展信息采集、网格巡查、督察、文秘等业务培训工作;开展线上培训,借助视频课程、PPT课件、在线讨论等途径,提升网格员业务水平。实行线下现场培训,整合督察资源,以督促管、以督促改,压实责任,聘请老师现场授课,或者请经验丰富的老网格员传帮带,加强业务指导。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6期36批次,参与培训人次达1876人次,培训合格率100%。

  此外,光明区还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奖励积极排查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及参与其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平安员。今年全区共发放平安员奖励金55.3万元。在网格员的积极动员下,光明辖区全体楼栋长都已加入平安员队伍。

  “我区打造了以‘1个主题3个板块10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关爱品牌,关爱工作惠及全区所有网格员,来提高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区共召开6次表彰会,244名网格员被评为“优秀网格员”,并组织优秀网格员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激励身边人”的方式,讲述网格故事,传播网格好声音;共开展集体心理辅导41场,965名一线网格员参加;通过组建网格员爱心互助会募集捐款,全年共募集46万元,为12名困难网格员送去关爱;组织3场“网格伉俪”座谈会、4场退伍军人座谈会,召开2场退休网格员欢送会,感谢他们为网格管理工作作出的贡献。

  下一步,光明区网格管理系统将继续贯彻执行市区各项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各项网格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细处,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扎实工作作风、夯实网格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强化“两个重大”排查防控工作力度、继续培育基层社会治理辅助力量、强化网格“智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工作,提高网格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变“盆景”为“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