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警何永贵:让辖区群众离不开的“贴心人”

  个子不高,但腰板挺直,步履矫健;话语不多,可字字真诚,眼神坚定。他自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4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派出所,曾担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警务队队长等职。临近退休,怀着一份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又承担起值班备勤频繁、警务工作繁重、接触群众最多的社区民警工作。

  他,就是福建省上杭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东南社区民警何永贵。

  “社区最直接地接触群众,能帮他们解决困难事、烦心事,我觉得很快乐。”何永贵如是说。


  切实力行 用“土”办法获得“大”民情

  何永贵所在的东南社区地理位置属临江镇城乡接合部,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区。这里流动人口多,厂矿企业多,治安状况复杂。“要摸清每一家、每一户的情况,这是最大的挑战。”

  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何永贵采用了最“土”的办法:随身携带警情纠纷收集簿、辖区分布图表簿、走访群众记录簿,走到街头巷尾,同社区居民、困难群众拉家常。在何永贵看来,“多走、多记,才能做好社区警务工作,得到群众的信任,也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多年来,他记录了满满20余本“鲜活”的民意。

  谁家有孤寡老人需要特殊照顾,谁家有什么困难需要及时帮助,他心里都有一本详细的账。

  社区居民曾某在六七年前生育了一女儿,因家庭困难未在医院生育,导致女儿没出生医学证明而无法落户,孩子马上到入学年龄了,这个问题成了曾某的一大心病。何永贵在社区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情况后,主动联系曾某,协助其做亲子鉴定,开展调查核实等相关工作。经过近半个月的忙前忙后,何永贵终于协助曾某整理好女儿入学所需的所有材料,并为其落好户口。

  在入户过程中,何永贵充分将了解社情民意与信息采集、治安管理、解决群众问题、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反诈宣传等相结合,帮助群众申报户口30余人次,教育感化40余名违法人员和刑释人员,为符合政策的5名帮教对象争取了低保和廉租房。


  以诚相交 用“爱”融化坚冰

  “对于那些重点关注人员,更需要我们用爱去感化,看深一些、看透一些、做实一些。”多年扎根社区,让何永贵成为一名“行家里手”。而对于社区工作的一些“疑难杂症”,别人唯恐避之不及,他却主动揽事上身。

  “真心感谢您把我父亲送去医院治疗,让他不再流浪,还帮忙处理后事,如果不是您,我都不知道父亲会流浪到哪里,永无再见之日啊……”这是漳平的邓女士写给何永贵的一封感谢信上的内容。

  原来,2012年8月,何永贵出警处理了一起疑似暴力倾向精神病患者殴打事件。经调查,该精神病人员疑似漳平户籍的邓某,于10年前出走,家中有老母亲和10多岁的女儿。何永贵多次通过当地派出所以及村干部通知家属,可家属都无力将邓某接回,何永贵便将其送到康复医院进行治疗。2018年10月,邓某因病去世,有人提议不要告知其家属了,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何永贵义正辞言地说:“如果隐瞒家属,就是对一个生命不负责任,我们要依法依规处理这个事情。”随后,他通过户籍资料查找,联系到邓某在漳平的女儿,陪她处理善后事宜,还帮忙协调免去治疗、抢救等费用。

  何永贵患有高血压、关节炎,但他的步数总是排在微信运动排行榜前几位。“勤走、用心,他们的心会被融化。”曾经扬言要报复社会的重点关注人员罗某,在何永贵一次又一次深入家中与其谈心交流,并多方奔走帮其解决困难后,终于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多年来,他用爱融化了50余名重点关注人员心中的“坚冰”,让他们走向正道,重拾生活信心。


  以情暖情 再难的调解也有办法

  “老何”是居民们对何永贵的称呼,喊起来一点不生分。与群众的这份亲昵,可不是一天两天就有的,这是何永贵日夜奔走社区为民办实事,不偏不倚化解纠纷换来的信赖。

  2017年的一天,居民邱某在上杭某电站上班时突然发病猝死,其家人情绪激动,要求赔偿,并召集几十人扬言要砸了电站。何永贵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邱某家中,借着平日里和居民结下的深厚感情,邱某家人听了他的话,暂时平复了情绪。但一提到调解,邱某家人表示绝不善罢甘休。无论何永贵和村干部、镇政府怎么调解,都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此后,何永贵就经常去邱某家中和家属谈心,帮他们出谋划策,引导他们走司法渠道,同时帮忙找律师,咨询解决办法,又陪着到法院咨询最佳方案。“老何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这两个月帮我们想办法、四处奔走,我们都看在眼里。”最终邱某家人同意了补偿调解方案。至此,一起纠纷圆满化解。

  多年来,何永贵身入心至,从群众关心的小处着眼、小事着手,为辖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共300余件。群众都说,有老何在,我们平日里就感到安心、放心、暖心,是我们离不开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