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乡村振兴法治护航”系列活动扎实开展
服务法治实践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邵春雷) “丧偶儿媳可以继承公婆遗产吗?”“表妹能分得表哥的遗产吗?”12月9日上午,在重庆市彭水县善感乡农纲村风雨球场的民法典宣讲现场,村民们纷纷提问,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程敏一一作出解答。近两个小时的法治宣讲和法律服务,让村民就近享受了一场丰盛的“法治大餐”。
今年9月,由重庆市委政法委、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指导,重庆市法学会、重庆法治报社、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重庆市“乡村振兴法治护航”系列活动启动。12月8日至9日,重庆市“乡村振兴法治护航”系列活动走进武隆区沧沟乡和彭水县善感乡,通过开展法治讲座、“人工智能+法学法律专家”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赠送“重庆乡村振兴法治护航智慧屏”等活动,为村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大礼包”。
办法治讲座 谋致富之路
12月8日上午,寒冷的天气挡不住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村民参加法律服务活动的热情,他们早早来到村委会院坝前。9时许,活动正式开始,重庆市法学会副秘书长、会员部主任唐奕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及内容。
她说,重庆市“乡村振兴法治护航”旨在助推乡村振兴,系动员全市丰富的法学法律资源,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的系列法律服务活动。其中,“重庆市乡村振兴法治护航法律服务团”目前已经有法学专家、教授、律师、法律工作者、媒体人员等共100余名成员;“法律服务室”由重庆法治报民营经济法治护航中心负责日常运维,组织法学专家针对乡村振兴和民营企业遇到的涉法涉诉具体案件,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各项法律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营造优质高效的乡村振兴法治服务环境。
据介绍,截至目前,系列活动在重庆巴南区安澜镇,与巴南区法院、巴南区安澜派出所联合开展了“八五普法照亮城市每一个角落”宣传活动;在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乡村振兴法治护航法律服务室”举办了法律研讨会暨现场法律服务活动;“法律服务团”走进企业,开展了企业风控法治调研;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举办“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研讨会”。
8日活动现场,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郑志峰和重庆市法学会统筹城乡发展法制研究会副秘书长杨惠在武隆区沧沟村村委会会议室分别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村民宣讲了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经过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村民们表示受益匪浅,面对面听法学专家支招,很实用也很方便,以后要多了解法律知识和案例,及时为生产经营活动规避风险。
此外,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专家学者和沧沟乡驻乡工作队以及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在认真听取了沧沟乡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介绍后,对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与该乡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一起探讨产业发展措施,共议致富门路。“‘乡村振兴法治护航’系列活动内容全面,贴近老百姓生产生活实际,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大家觉得很实用。”沧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丹说。
释法律疑惑 解乡邻纠纷
“感谢律师的细心调解,回去后我们双方将自行协商解决。”家住善感乡石盆村的村民张国荣握着重庆市律师协会调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夏天的手表示感谢。
原来,村民张国荣购买董某修建的房屋两间带楼梯,双方口头约定,由董某为张国荣办理分户房产证。当张国荣付清购房款项后,董某以办理程序复杂为由,迟迟不予办理分户房屋产权证。张国荣多次催促,董某以口头约定未写入合同为由,拒绝办理该房屋的分户产权证。夏天和重庆市律师协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致勇了解情况后,向双方讲解了相关法律,经过1个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决定回去自行协商解决。
专业律师和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家现场为村民解疑答惑也是本次活动重点内容之一。活动当天,律师和法学专家结合具体案例,对村民关心的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