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县人民法院多措并举打好“执行攻坚年”战役

  本报讯(记者常明) 近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的申请执行人赵某与被执行人刘某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案进行到执行阶段,被执行人刘某年事已高,无力履行。赵某多次信访,甚至以喝农药自杀相威胁。汶上县人民法院深入了解情况,动员刘某的儿子代为履行部分义务,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这是汶上县法院开展“执行攻坚年”活动中,集中力量破解执行难的又一成功案例。

  多年来,由于执行工作积案较多,“老赖”问题异常突出,人民群众合法诉求得不到实现,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为了改变执行工作不力局面,汶上法院将2021年确定为“执行攻坚年”。


  着力保障民生 传递司法温度

  2021年1月29日,汶上法院召开执行攻坚行动启动仪式,向“执行难”宣战。

  活动制定了《执行攻坚年活动方案》,成立“执行攻坚领导小组”,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老赖”行为采取果断措施,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20人次。

  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共拘传258人,拘留32人,罚款5人,移送拒执线索5条,将4741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7007人限制高消费,形成了强有力震慑。

  同时,汶上法院加大涉民生案件执行力度,新收涉民生案件787件,结案687件,执行到位4851万元;积极开展对困难申请执行人的救助工作,对14件涉民生案件的19名当事人进行司法救助,累计救助金额49.86万元。

  坚持对黑恶犯罪打财断血。共执结涉黑案件11件,执行到位762.9万元,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新收涉党政机关案件9件,结案8件,执行到位8316.08万元。


  推行执行阳光化 自觉接受监督

  汶上法院制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办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现场见证执行工作。

  今年3月,在办理济宁某服饰清场案中,执行实施当天,县人大负责人莅临现场指导,执行干警、公安民警120余人参战,强制清场上万平方米,向全社会展现了人大对执行工作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

  为解决“一人包案到底”、权力过于集中、办案用时过长、评估拍卖透明度低等问题,汶上法院制定《团队化分段集约执行流程实施细则》《预防流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数字化、阳光化执行,明确各节点办案时限,严禁拖延办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评估拍卖透明度和财产变现率,优化执行资源配置,执行办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5.1天。


  各司其职 执行事务智能流转

  为保障执行工作及时、快速落实到位,汶上法院在执行指挥中心配备10名工作人员负责流程办案系统监管、执行立案、终本案件核查、卷宗归档、案款监管、委托事项办理等各类综合型、监管性、辅助性工作。

  据了解,今年以来,汶上法院共接收督办事项66件,完成55件。对外发起委托事项150件,办理受委托事项265件,平均办理用时1.77天,期限内办结率100%。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汶上法院制定员额法官轮流值班接访制度,法官助理轮班“12368”热线,确保来访有人接待,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据统计,截至10月底,汶上法院共新收执行案件2809件,结案2053件,结案率71.8%,发放执行案款1900笔、2.58亿元,各项工作指标均位居全市法院系统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