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烟牵手”视频弹飞的是文明和安全

  “把烟扔掉和我牵手。”“天好冷啊,所以我会扔掉手中的香烟,和你牵手……”日前,短视频平台一些“弹烟牵手”视频引发关注,还有不少网友跟风拍摄闺蜜版、兄弟版的“弹烟牵手”视频。记者注意到,这些“弹烟牵手”视频的拍摄场景有路边、楼道、室内等,有的香烟未点燃,拍完视频后马上被捡回,但有的被丢到地上溅起火星。对此,多地消防部门发文提醒该行为存在火灾隐患。(11月28日《北京青年报》)

  最近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上流行“弹烟头+牵手”的视频,吸引了网友们的争相模仿。有些拍摄者是为了求爱,有些拍摄者只是为了搞笑或者赚取流量。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弹烟牵手”视频中吸烟的行为、乱扔烟头的动作,以及烟头在地上溅起的火星都传递出背离文明和法律的负面信息,既会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形成误导,又会埋下火灾等安全隐患。

  吸烟有害健康,乱扔烟头则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在“弹烟牵手”视频中,有烟草点燃的画面,这样的画面也可算为吸烟的一个动作或一个环节。尽管烟头被弹飞,但视频的本意并非戒烟,视频中的烟草画面会像影视剧中的吸烟画面一样带来“脏烟灰缸”的传播效果。我国早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并以政策、法律手段来控制烟草的广告传播,减少吸烟人数,尤其是减少未成年人吸烟人数。广告法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未成年人保护法则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诚然,“弹烟牵手”视频不是广告,但视频的广泛传播会起到比传统广告更强的烟草宣传推介作用,且视频很容易引发青少年的关注和模仿,很容易对青少年形成烟草消费或吸烟的暗示、误导,影响青少年的吸烟行为选择和观念、习惯养成。“弹烟牵手”视频与我国的控烟规划和方向相悖,也与法律控制烟草传播的精神不符,不利于减少烟草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弹烟实际上就是扔烟头,视频的拍摄场景多,拍摄者乱扔烟头的不文明行为发生地也就很多,这也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的示范。

  乱扔烟头的危险性更是不容小觑。每一个被弹飞的已燃烟头都是一个火灾隐患,“弹烟牵手”很可能成为“弹烟遗火”,这值得高度警惕。有数据表明,烟头被丢弃后仍可维持燃烧1至4分钟,在燃烧时的温度可以达到500℃至600℃,容易引发火灾。据消防部门统计,近10年来,我国因为吸烟引发的火灾高达19.7万起,其中很多都因一个被乱扔的烟头引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乱扔烟头引发火灾,是典型的违法行为,如尚未构成犯罪,当事人需按照消防法规定承担拘留、罚款等责任,如构成失火罪,当事人需按照刑法承担拘役、有期徒刑等责任。乱扔烟头的火灾隐患、已经发生的火灾事故以及法律责任警示人们:海恩法则不相信侥幸,烟头不能随意乱弹乱扔。

  “弹烟牵手”视频破坏文明和安全底线,需要全社会共同抵制。人们一定要认清“弹烟牵手”的不文明性、危险性和违法风险,对他人拍摄的“弹烟牵手”视频不围观、不点赞、不转发,并且不跟风、不模仿、不尝试。各短视频平台也要加强对此类视频的监督管控,以拉出负面清单、责令下架、封限等措施对含有负面示范内容的视频进行清理、整治,营造健康、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监管部门要积极履责,加大对违规平台及短视频账号的查处力度。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则应有的放矢地加强安全教育,向社会发布警示,引导人们明辨是非,自觉遵守文明和法律底线,为营造干净、清朗的网络环境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