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柳林县法学会打造“12345”工程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基层法学会工作的“柳林智慧”


  “柳林县法学会的各项工作极大拓宽了基层法学工作者的视野,鼓舞了基层法学工作者探索创新的热情,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法学会’金字招牌,悟透基层法学会工作的‘柳林智慧’,续写法学会工作的‘吕梁故事’。”10月22日,山西省吕梁市法学会组织召开全市法学会亮点工作观摩会,在实地考察了柳林县法学会校园法治实践基地、企业法治文化实践基地和未成年人帮教基地后,观摩团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近年来,为助力柳林县经济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柳林县法学会以提升引领能力、增强工作实效、夯实基层基础、扩大工作覆盖面为着力点,总结实施“12345”工程,即:设立一个法律服务专家库、成立两个研究会、健全完善三级法律服务平台、建成四个法治教育基地、健全五项会员制度。

  据介绍,自“12345”工程实施以来,柳林县法学会在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防范电信诈骗、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广泛认可。


  三级平台形成“实体化”工作格局

  据柳林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元平介绍,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柳林县法学会依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施“嵌入式”工作法,形成以柳林县法学会为龙头,柳林县法律服务所为纽带,乡镇法律服务站为依托,村居法律服务室为基础的“实体化”工作格局。

  柳林县法学会法律服务所有8名专职人员长期入驻,参与对柳林县委、县政府交办移送的重大复杂问题的研判、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重大社会稳定事件风险评估等难度和影响较大的法律事项处理,为柳林县委政府建言献策,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15个乡镇法律服务站开展日常值班、法律专家预约和法学会会员上门服务等,为乡镇党委政府涉法事项提供意见建议、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柳林县的197个村级法律服务室则主要为村级组织、基层单位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指导和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开展法治宣传和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2016年,柳林县扩建环城路时,涉及该县柳林镇一处坟墓迁移问题,柳林镇政府多次派人协商未果。柳林镇法律服务站“老董说事室”的民事调解专家董永红及贺昌村“三人民调”小组成员,一次又一次找到当事人,不厌其烦地和老人推心置腹地交谈,深入向老人介绍政府的迁坟补偿政策、城市道路建设拆迁政策,引导其慢慢转变观念。长达两个月的耐心沟通,终于感化了当事人,老人把坟墓迁离,环城路扩建工程顺利实施。


  法律服务专家库发挥“智囊”作用

  为提升三级平台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法学会法学法律人才聚集优势、推进柳林县经济社会全方位振兴,2020年6月,柳林县法学会组建法律服务专家库。

  法律服务专家库采取分批收录和开放式动态化管理,专家库成员通过部门推荐、个人推荐、专家引荐等方式,由政法部门骨干会员、行政执法部门骨干会员、法律顾问、基层法律工作者组成,共分为涉法涉诉类、交通事故类、劳动争议类、医患纠纷类等15类。目前,共有各类专家62名。

  今年以来,柳林县法学会组织法律服务专家库人员积极参与“三零”(“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创建、“民转刑”矛盾纠纷化解、非法集资等政法重点工作,并对化解征地拆迁、地质灾害、民间借贷、安全事故等疑难信访问题进行法律指导。

  近年来,柳林县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多发,2021年1月至10月共立案245起,涉案金额2600万余元。为进一步加大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及关联犯罪的打击防范力度,有力凝聚公检法打击合力,今年9月14日,柳林县法学会组织法律服务专家库有关涉法涉诉和金融借贷类专家,围绕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形势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与会专家库成员就今年以来受理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在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存在的争议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并结合相关案例,对案件定性、证据采信、涉案金额计算、量刑情节、财物处置、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讨,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此外,法律专家库成员还积极参与法治示范县创建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调研及起草工作。2020年8月,为全面掌握柳林县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切实发挥法律顾问的智囊和外脑作用,法律服务专家库成员就“关于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柳林镇法律服务所、孟门镇法律服务所以及多家律师事务所进行实地调研,并整理出主要问题5条,提出两个方面的8条建议。多条建议被采纳,编入《法治柳林建设规划(2021-2025)》。

  据了解,柳林县法学会法律服务专家库自成立以来,共参与化解各类纠纷50余件,参与3个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多措并举延伸法律服务功能

  为进一步深化法学研究,提升法律服务能力,柳林县法学会积极筹备成立法治实践和基层社会治理两个研究会,成立企业法治文化、矫正安置帮教、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校园法治四个实践基地。

  “我们遵循‘借船出海’原则,依托职能部门建立了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各专业会员定期或不定期进驻,有针对性地对民营企业家、企业职工、帮教对象、问题青少年、在校学生开展法治宣传等工作,延伸和拓展了法律服务功能。”王元平说。

  据介绍,柳林县法学会企业法治文化实践基地成立以来,举行了多场“法治进企业”活动,先后邀请多位专家作专题法律讲座,并就法治企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难点进行交流互动。

  柳林县法学会校园法治实践基地,目前设立了“四区四室”。“四区”即消防安全、交通法规、模拟法庭、毒品安全四个体验区;“四室”则是法治教育研究室、心理健康工作室、法治教育云教室、法治教育空中课堂。相关部门法学会会员在基地担任辅导员,定期到校指导并开展法治教育,负责组建培育“学生讲解团”,推动学生自主开展法治教育。今年以来,柳林县法学会陆续组织了法治进校园座谈会、模拟法庭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紧紧围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相关工作,充分发挥法学会的职能作用,通过剖析涉罪未成年人真实案例等多种方式,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研究工作,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水平。

  今年2月以来,该县某中学学生小张,发现使用某二手交易平台虚假交易,可骗取他人财物的“秘密”,后将该秘密分享给班内的其他同学,学校内13名学生或效仿或帮助其他学生诈骗,后被立案侦查,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受理后,要求公安机关对这13名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上述行为是犯罪行为,案发以后均认罪认罚,且态度良好。

  柳林县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会同柳林县法学会对此案进行了研判,针对每个学生参与程度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决定对本案分类处理,对犯罪数额巨大的张某予以起诉;犯罪数额较大、参与程度深的郭某等4人作附条件不起诉;犯罪数额较小、情节轻微的帮助犯李某等8人作相对不起诉;对所有的涉罪未成年人家长进行亲子教育,对被不起诉人进行法治教育。

  “下一步,我们将拓展法学会基层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索适合乡镇治理工作的研究会建设,推进‘互联网+法学会’体系建设。此外,还要更多吸收基础一线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加入法学会,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围绕服务保障全县‘十四五’规划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贴平安柳林、法治柳林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和基础法律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课题、小微课题研究。”柳林县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刘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