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法官乔蓓华:筑一座温暖的桥 为群众释法解惑
“你们等一等哦,我去给你们泡点茶。”走进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乔蓓华的办公室,总能听到如此温馨亲切的话语。
这位女法官身边仿佛充盈着引力磁场,能让人打破防备与伪装,卸下局促与紧张,情不自禁地生出亲近感。无论对方是审判庭上萍水相逢的当事人,还是会议现场初次相识的法院新人。
与乔蓓华共事20多年的同事评价她说:“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的光环之下,她还是那个清澈朴实、温柔智慧的‘乔乔’。”
“我们办案要有一份同理心”
乔蓓华留着一头微微蜷曲的利落短发,微笑时镜片后双眸弯弯,闪烁着温柔而智慧的光。与大多数上海女性一样,生活中的她热心可爱,总是把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工作中的她,也同样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偶尔翘起的俏皮发丝诉说着她的繁忙与辛劳。
工作20多年,她审判过数以千计的案件。作为一名劳动争议审判领域的“老法官”,她打交道最多的群体是平凡质朴的打工者。
打工者大多数来自外地,部分人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方言障碍,沟通时常常会产生困难。但乔蓓华总是保持着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诉求,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某年夏天,上海某商贸公司因厂房搬迁与91名员工发生劳动纠纷。在公司与员工就合同变更问题未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员工们采取堵路封门等方式维权,双方产生了十分尖锐的矛盾。
了解到矛盾一直未得到解决后,乔蓓华专程走访了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了解案情,积极联系工会组织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支持并积极参与矛盾化解。“为减少这91名农民工的诉讼费用支出,我们及时为他们联系了法律援助。同时考虑到方便当事人,我们把开庭地点选在了纠纷发生地嘉定。”乔蓓华说。
通过合议庭法官耐心的析法明理、分析利弊,商贸公司与员工们最终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为避免当事人来回奔波,合议庭根据调解方案对91名员工的涉案金额进行仔细核算和校对,5个多小时后,到庭的所有当事人都当场签署了书面调解协议。一起处理难度极大的群体性纠纷在进入诉讼程序后,花了短短15天得到了圆满解决,员工的劳动权益得到及时保护。
这是乔蓓华妥善处理的诸多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一件。一桩桩案件在乔蓓华笔下了结,一个个矛盾在乔蓓华手中化解。她春风化雨般的办案风格,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也让她广获赞誉。
乔蓓华曾先后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第六届平安英雄、上海市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上海市优秀法官,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她还被称为“活的劳动法律字典”“劳动争议百问不倒的法官”。
不仅为当事人解开“法结”,也要为当事人解开“心结”。“每一场庭审结束后,我总是习惯性地与当事人聊聊天。我希望知道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内心想法,我也希望能让他们了解法律为什么这么规定。”乔蓓华说,“我们办案要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位置上考虑。一份同理心,能彰显案件的社会效果,更能做到法理与情理的融合。这关乎职业认知。”
20余年辛勤耕耘 甘之如饴
在上海二中院辛勤耕耘20多年,乔蓓华坦言,她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得这么多的荣誉,自己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将多年所学运用到现实中,帮助更多的涉诉群众妥善化解矛盾。“让每一位来法院的人,踏踏实实地感受到司法的关怀”。
乔蓓华是这么说的,也始终是这么做的。
多年来,她妥善处理过当事人扬言要开胸验肺的案件,帮助过身患白血病却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乔蓓华收获了许多当事人的感谢和赞誉,她深深感受到,这是老百姓对自己的信任,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的使命。
如何做更好的乔法官呢?乔蓓华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
“你有优异的工作成果与有效的工作方式,可以多渠道开展法律普及和援助,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让‘乔蓓华’成为更多人认识并信赖的乔法官。”乔蓓华的探索得到上海二中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2011年起,乔蓓华与《劳动报》开展合作,在该报上推出“乔法官说法”专栏,坚持每两周一期向老百姓普及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至今已经十年;2014年,她编撰了《乔法官说法100题》一书,受到企业管理方和群众的热爱,成为普法宣传的热门教材;2017年她又开设了“乔法官说法”微信公众号,在法庭之外坚持为群众答疑解惑。微信公众号开设至今4年多的时间,推送了近百期案例评析及普法文章,后台回复公众号咨询以及邮箱来信咨询6000余件。
这些平台承载着乔蓓华的心血。每一封回信、每一个解答、每一次策划,都出自乔蓓华深夜里的思索和键盘前的敲击。大量业余时间被这些工作占领,因为内容需要推陈出新,乔蓓华常为了不够用的时间和不够新的素材而烦恼。常常别人下班时,她的办公室灯还亮着。她利用下班时间翻阅来信来稿及最新的法律适用立法解释和案例,确保给大家提供及时权威的解答。
曾有人问过她坚持十年的感受,乔蓓华回答:“让更多老百姓得以在这片土地上树立法律意识,获得法律知识,解决‘急难愁盼’,这是我需要灌溉的普法沃土,是我作为法官的战场。我甘之如饴。”
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2019年7月,乔蓓华迎来了她普法公益事业的新阶段——在上海二中院党组的集中谋划和大力支持下,“乔法官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
“乔法官工作室”以乔蓓华为牵头人,聚合上海二中院优秀法官和法官助理,联合社会公益资源,以团队化方式定期开展法治宣传、释法答疑、结对帮困等活动,积极回应群众的不同需求,并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2020年,“乔法官工作室”整合升级,所涉多元化解、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等多项工作,与其他20家多元化解合作单位的164位特邀调解员共同发力。
今年“乔法官工作室”再度扩容。3月,32名优秀律师及律师助理来到工作室,开展导诉、咨询、帮助网上立案、协助先行调解以及普法宣传。8月,上海二中院各业务条线法官和法官助理60人,组成“乔法官工作室”为民服务志愿者团队,与共和新路街道签署共建协议,为辖区下属的25个居委会提供定期咨询、网上答疑等多种法律服务。
截至2021年8月底,工作室通过多元化解方式调解各类纠纷1876件,成功856件,提供诉讼志愿服务332人次,时长共计1328小时。很多人送来锦旗和感谢信说:“感受到你们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遇到困难有矛盾时,觉得总有余‘乔法官工作室’可以问问、聊聊,帮助我。谢谢你们。”
作为“乔法官工作室”的负责人,乔蓓华有些激动。不仅在于“乔法官工作室”从策划、成型、运作到扩容升级的飞速发展,更在于她越发深刻地感受到,当与贴近人民的社会力量进行合作时,法理与情理交叠喷薄出的巨大能量;当更多专业力量投入这项工作时,团队聚合能细密维护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更多人投身到普法公益事业时,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美好!
她曾写下过这样的文字:“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薄的,一个‘乔蓓华’或许只能影响一部分人,但是十几个、几十个‘乔蓓华’涌现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群众受益。我们做法官的初心不就是这样吗?”
让群众受益的追求,乔蓓华从未改变。面对群众,乔蓓华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亟待帮助的群众与深奥的法律。审判席上,她还原案件事实,寻找法律依据;审判台下,她解答群众疑惑,厘清矛盾根源。
对她来说,一份判决结果固然重要,但关键的还是通过审判维护百姓权益,通过释法普法为群众送去关爱,做一名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好法官,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