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创新基层治理成效凸显

  2021年4月15日,陕西省安康市将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纳入该市“十四五”规划,安康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确定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省走前列全国争一流”的目标,全面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康、法治安康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近日,陕西省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推进会在安康市召开,“以党建为引领,以政府为主导,以部门联动为关键,以社会组织为依托,以综治中心为平台,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以精细化服务为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安康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市高标准建成四级综治中心2037个,划分网格13991个,选配系统管理员、网格员15411名,构建起“治理+说理”新中心,市、县、镇、村四级综治中心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


  “三线两化一平台”

  社会治理越往基层走,面对问题就越复杂,传统单一的矛盾纠纷解决办法已很难满足新形势需要。安康市努力寻求破题之策,以“321”基层治理模式破解基层治理力量整合难、以“三全反诈”破解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难、以“综治中心平台”破解社会资源汇聚难的问题。

  “321”基层治理模式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密切“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为路径,以建立一个高效治理平台为支撑的“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等方式,构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网络,实现家庭全覆盖、人员全参与、要素全纳入,把平安建设贯穿到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发展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实现从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从静态平安向动态平安、从一时平安向长治久安转变,是推进全域平安的创新举措。

  电信诈骗不断发生,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人,那么,电信诈骗该怎么防?

  安康市建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总召集人,50个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打击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于今年3月9日召开全民反诈现场推进会,在全省率先启动为期三年的“无诈村(社区)、单位、镇(办)”创建活动暨全民反诈行动。今年以来,全市电诈案件破获率达45.2%,嫌疑人抓获数、案件起诉数分别同比上升324.8%、160%。

  基层治理中,公益服务、文化服务、保障服务等大多由村(居)委会或者网格员承担,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协同度比较低……这些影响共建共治的潜在问题在安康都得到了解决。立足解决服务问题,推动党建网格、平安网格“双网融合”,实践民意联通、治安联防、服务联办、问题联治、矛盾联调“五制联动”,聚焦“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目标,拓宽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汇聚社会组织力量,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

  “现在,谁还缺吃缺喝,就希望过个平稳日子。”57岁的马金平说起自己参加巡逻队的初衷。这些年,他先后丢失两辆电瓶车、一辆摩托车,当上“红袖章”巡逻队员让他变成了维护社会治安的参与者和群众财产的保护者。

  “红袖章”巡逻队员来自基层,源于群众,是专业治安巡逻人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如今,8000余名“红袖章”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围绕在汉滨城乡人们的身边,即使平静的午夜,在街头巷尾依然能看到他们,成为这个城市安宁祥和的一道风景。

  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安康还活跃着另一支队伍,他们就是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贤达组成的“五老”民事调解员。经过社区、村委会、镇(办)、司法局和政法委的聘请,纳入村级综治中心,协同开展矛盾纠纷调解。

  “红袖章”巡逻队和“五老”队伍共同承担法律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治安巡逻防控、信访事项办理、重点人群稳控、安全防范教育、便民事项代办、幸福社区引领、心理健康疏导“十项职责”,成为社区群众的平安“守夜人”。今年以来,“红袖章”联防队共调解矛盾纠纷200余起、整治火灾隐患20起、劝返“闯红灯”400人次、促成“失物招领”40次、寻回走失儿童3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无一例激化升级。


  “四个维度”再加一把“安全锁”

  2020年,安康市以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总抓手,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实体化运行、系统化集成、信息化支撑、项目化推动、精细化服务、社会化格局“四有六化”标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现社会治理相关部门从相加走向相融。

  2020年9月27日,安康市综治中心正式揭牌运行,同时全市2037个综治中心全部挂牌运行。短短两个多月,全市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实现了谋划推动、规划设计、高标推进、实体运行的“四连跳”。全市建成标准化综治中心2037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500余人,市、县、镇、村2037个点位综治视联网互联互通率达100%,配发综治App移动终端15411部,四级综治中心“四有六化”目标全面实现。挂牌运行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共受理和流转处理矛盾纠纷18000余件,8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镇(办)、村(社区)两级得到解决。

  同时,安康市以被列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四个维度”为抓手,全面打造智能化、立体化、全域化防控网络,为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再加一把“安全锁”。

  “空中”着重抓技防升级改造,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共建成公共视频监控点位13558处,接入视频监控数据18186路,并全部接入各级综治中心,在打击违法犯罪、服务民生工程、推进平安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面”着重抓智慧建设,围绕“智慧平安校园”“智慧平安医院”“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创新信息管理系统,拓展访客系统、“人证合一”、电子围栏、视频预警等科学技术运用,“智慧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掌上”着重抓移动办公服务,今年1月25日,安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网格防”平台上线,该平台积极整合“i安康”微信小程序、安康综治App、综治信息系统电脑端三个渠道,通过科技手段赋能传统网格治理,最大限度方便返安人员填报数据信息的同时,有力承担起网格监管、人员排查、数据分析、研判预警、健康宣传等职能,对扎实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3日,安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心理咨询服务“安心在线”开通,41名心理咨询师走进市综治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目前,市县镇村四级心理咨询服务已经全部构建完成,通过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用真情换民心,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不仅促进了社会治安特殊人群的心防工作,推进了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常态化,而且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了全市心理健康水平整体提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