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象山县法学会深入开展“基层法学会工作提升年”活动

提升服务能力 激发基层依法治理活力


  今年以来,浙江省象山县法学会深入开展“基层法学会工作提升年”活动,提升法学会服务社会、服务法学法律工作者、服务自身发展能力,有效激发基层依法治理活力。

  固本强基 建章立制

  在今年部署“基层法学会工作提升年”工作中,象山县法学会把着力点定在“激发基层依法治理活力”上。通过建立制度和机制,凝聚力量,以提升法学会综合服务能力,包括完善与县委政法委合署办公模式、配强法学会秘书长以上领导力量及工作力量、指导各团体会员完善内部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同时注重吸收党政机关、执法司法单位和当地高校的骨干力量成为法学会理事,从行政执法、律师、公证等单位及企事业单位吸纳政治素养好、基层经验多、能解决法治实践问题的行家成为法学会会员,并对这些会员进行业务培训,依托“法苑讲堂”“新青年谈新思想”等平台,定期召开调研沙龙,组织青年政法干警及调研骨干参加专题座谈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把调研成果及时转化应用。


  激发基层依法治理活力

  象山县乡村治理有个“村民说事”制度,村民通过“说、议、办、评”四个环节,构筑了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的全闭环,使村里大小事务得到有效处理。这一制度已在象山490个村推广。该县法学会依托“村民说事”平台,进一步完善“说、议、办、评”等制度,推动集民意疏导、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县法学会还紧扣“村民说事”制度,完善大调解体系,落实领导包办、督查督办等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律顾问、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推行“律师E说事”“警民说事”“法官说案”“检察官说法”,将村级矛盾纠纷化解导入“法治”轨道。

  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象山县法学会注意培育“法治细胞”,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点建设,在各镇乡(街道)及重点村设置视频咨询接待点,推动基层实体平台与热线坐席、网络终端融合,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强化集中轮训,至今已培育“法治带头人”487名,法律明白人488人,涌现出如黄避岙乡“红马甲”、晓塘乡“晓橘嫂”、石浦镇“渔嫂普法团”等一批农村特色普法队伍。

  象山县法学会还依托“司法所人员+镇乡(街道)法律顾问+司法局业务骨干”等合法性审查力量,针对村级重大行政决策、重大矛盾纠纷及村规民约等进行提前审查并提出专业法律意见。推进“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采取进村包户、联网入格等模式,提供24小时在线“私人法律顾问”服务,深入开展“法治坐诊”“法治巡诊”“法治会诊”等活动。截至今年7月,累计参与镇乡(街道)重点项目建设、拆迁征用等涉法事务350件。


  治理与普法并举

  象山县法学会坚持“治理与普法并举”,以提升基层法治宣传效力,通过实施“百名律师千场法治讲座”、法治宣传进农村文化礼堂、普法志愿者进村入户等专项活动,实现普法工作到村、进户、见人,对“最多跑一次”“反诈”“三清三美”“一大三整治”等内容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今年以来,该县法学会已开展专题宣传活动400余场,牵头普法讲师团授课80余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7万余份,形成“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宣传”的普法常态。

  同时,象山县法学会将全民普法与精准普法相结合。在全民普法中充分发挥“七五普法讲师团”“律之行法治宣讲团”普法品牌效应,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等宣传与固化“村民说事”制度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等结合,指导村民读懂、领会、善用。其中,组织开展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直播宣讲活动,全县共11万人在线观看学习。精准普法则针对村“两委”干部、外出务工人员、在家务农村民、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推出量体裁衣式的普法宣传。包括举办“春泥计划”关爱留守儿童法治课堂15场次,开展“法雨春风——护农保春耕”法治宣传活动18场次,组织村“两委”专题法律知识培训2000余人次,编印发放《农村(社区)实用法条》《渔业安全生产法律使用手册》2万余份,均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