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公主岭市法学会创新法律宣传服务模式
流动法律服务站“送法上门”
2020年开始,5辆流动法律宣传车逐渐跑遍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大小小的乡镇、街道,通过滚动屏幕、大喇叭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同时,每辆车上配备专业法律人士,随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
“流动法律服务站”主动“送法上门”,精准解决城镇和农村居民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是公主岭市法学会创新法律服务模式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直接表现。
据了解,公主岭市法学会积极创新法律宣传与服务模式,积极开拓各类媒体渠道,创新法律宣传活动形式,创新会员管理方式,形成了独有的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特色。
法律服务站开展特色法律服务
公主岭市法学会现有33个基层法律服务站,在法律宣传与服务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特色。例如,该市怀德镇法律服务站开展志愿互助、法治宣传、结对帮扶、一对一提供法律援助等一系列为民服务活动,并结合“搬梯子、泼冷水、解疙瘩”的工作方法,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自今年年初以来,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起,成功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3起。
同时,怀德镇法律服务站积极参与普法工作,组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联合当地法庭、派出所定期到镇内各中小学开展法治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联合妇联,面向全镇妇女举办了法律知识培训班;联合人大、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开展“法律随行”专项法律服务行动等。
2021年村“三委”(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后,怀德镇法律服务站着力组建村级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现已完成49个村法律服务志愿者名单初核任务,并联合纪检、财政、经管、水利、林业、土地等部门对换届产生的49名村“三委”成员进行了5期法律专题培训。
和怀德镇法律服务站不同,公主岭市环岭街道法律服务站通过在各村组成立普法志愿者小分队,创新引导村屯普及法律宣传工作。目前,该法律服务站有普法志愿者48人,另有1名专业律师常年提供法律服务,为群众免费解答法律问题,免费为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符合援助条件的人群提供法律援助等。
另外,环岭街道法律服务站还通过开通法律咨询电话、设立法律咨询接待窗口、积极利用当地“百姓说事网”平台等,拓展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调解渠道,并积极利用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网络平台创新普法咨询活动。
据介绍,2020年不断创新法律宣传形式,公主岭市法学会的基层服务工作受到吉林省法学会的好评和表彰,环岭街道等6个基层服务站被授予“吉林省优秀法律服务站”称号,公主岭市法学会被评为“吉林省法律工作者之家”。
“流动法律服务站”延伸法律服务触角
除固定的法律服务站,如何能更快速、更及时解决百姓遇到的法律问题,同时实现向最基层普法,是公主岭市法学会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为此,公主岭市法学会在2020年5月探索建立了5个“流动法律服务站”。
公主岭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梁方斌介绍,在已有33个基层法律服务站的基础上,公主岭市法学会将该市30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设立了5个流动法律服务站,并配备了5台流动宣传车和职业律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流动式法律宣传,现场进行法律咨询服务,实现了固定法律服务和流动法律服务相结合的普法宣传形式,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村到户。
“哪里人员流动频繁,流动法律服务车就开到哪里,城市的大型商场门口,或者遇见村镇‘赶集’,我们就会通过拉横幅、车上的LED屏幕、大喇叭等方式,吸引群众前来咨询法律问题。”公主岭市法学会秘书长闫文山说。
闫文山介绍,根据季节和区域的不同,流动法律服务站的普法内容也有所区别,例如在农忙时节,会重点宣传涉及种子、化肥和农药等相关的法律问题,遇到村民提问其他方面的问题,律师也会随时进行解答。
“我承包村里的土地到期了,想继续承包,是不是可以优先续包?为啥村里包给别人了?他们签的承包合同是否有效?”流动法律服务车开到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时,有村民主动找到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律师随即对这一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原来该村民承包期满后,该村村委会采取公开竞拍方式对土地进行发包,事前也进行了宣传,但该村民因竞拍当天有事未能参与,村委会将土地承包给了他人。
律师随后告知上述村民,依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土地承包期满后,村委会可以将其承包给他人,且竞拍前,村委会已经进行了宣传,在流程上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因此,村委会与另一名村民签订的承包合同合法有效。
听完律师的解答后,该村民解开了“心结”,满意离去。
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
“我的一个侄儿因为一些小矛盾失手杀了人,会被判死刑吗?”“我弟弟领取了属于我的土地补贴,我想把他告上法庭,怎么做?”
今年4月,流动法律服务站主动来到公主岭市双龙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法律咨询。一到该中心,许多老人把参与这次法律咨询服务的公主岭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张丽娜“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开始提问。张丽娜一一耐心解答。
这是公主岭市流动法律服务站积极通过固定法律服务站等渠道收集基层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后“主动上门”提供法律服务的小片段。
“流动法律服务站,将原来群众找法律的‘被动服务’方式改变为律师上门‘主动服务’,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还随时深入到乡镇街道,通过法律咨询服务台,普及群众所需的法律知识,同时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梁方斌说。例如,公主岭市龙山满族乡大龙山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中,遇到了涉及土地流转、劳务合同等一系列法律问题。了解该情况后,流动法律服务车开到了龙山满族乡。公主岭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张丽娜为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详细解读了土地流转的相关手续及流程,告知相关负责人要承包村集体土地需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并为其解读了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订立的细节问题。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流动法律服务站先后12次深入公主岭市陶家屯镇、刘房子街道、龙山满族乡等乡镇街道及企业开展法律服务,服务群众800人次,现场为百姓解答法律问题14个,获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深化法治宣传 打造普法品牌
除流动法律服务站外,公主岭市法学会还进一步深化法治宣传工作,打造了法学会普法品牌。
梁方斌介绍,公主岭市法学会聘请专业律师作为主讲人,与公主岭市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公主岭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创办《律师说法》广播节目,采取以案说法形式,根据不同需要讲述不同法律知识,内容涉及农村土地纠纷、婚姻法、劳动合同法等。疫情防控期间,该栏目专门为企业复工复产讲述相关法律知识,复工复产期间,又专门讲解法律风险防控知识,充分发挥法学会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法律服务作用。
《律师说法》栏目于每周六8:00—9:00黄金时段在公主岭市广播电台播出,自开播以来已经播出79期,收听率较高,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
此外,为持续开展“双百”法治宣传讲座活动,公主岭市成立了由12名宣讲师组成的宣讲团,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要,邀请宣讲师实时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目前,已经组织开展“双百”活动2次,受众达800余人。
公主岭市法学会还联合该市检察院、公安局、教育局、团市委、妇联组织以“法治进校园”为主题的青年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普法活动。目前,已在怀德中学、大榆树中学、玻璃城子中学等学校宣讲10场,为5000余名学生开讲法治课。
同时,公主岭市法学会还持续开展普法进社区活动,今年上半年共发放民法典、营商环境书籍1000余本,宣传单2000余份,发放宣传扇子800余把,发放宣传兜1000余个,提供咨询服务1300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流动法律服务站的作用,积极调动各界法学法律工作者服务社会、服务群众,进一步加大为基层服务的力度,充分利用‘律师说法’广播栏目和‘平安岭城’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群众关心的法律知识。”梁方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