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法学会积极助力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推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浙江台州市法学会积极助力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小区人行道和绿化带上停满了车,现在根本出不去,快帮帮我们。”今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港湾无讼社区工作室”迎来一对急于出门的夫妇。其居住的小区C11、C12栋楼人行道和绿化带上车辆堵塞严重,他们驾车走了半个小时,还出不了小区。

  接到情况反映后,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等相关人员立即深入调查,并联系由当地法学会会员、调解员、社工、志愿者等组成的“港湾义圈”,帮助该小区制定管理公约,从源头上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基层的事都在圈里解决。”椒江区港湾社区主任孙超巧说。

  这是台州市法学会团结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助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缩影。台州市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台州市法学会持续深化“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创建工作,积极引导、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义家+义圈”

  整合优化社会力量搭建共治平台

  什么是“港湾义圈”?台州市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这要从“义家”说起。

  椒江是台州的主城区,民营经济发达。近年来,随着各种经济业态迅速发展,矛盾纠纷随之增多。另一现状是,椒江民间力量活跃,有社会组织近500个,但普遍缺资源、缺项目,“单打独斗”现象突出。为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合力搭建共治平台,2019年4月,椒江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总工会、民政局等牵头,建成了区级“群工+社工+义工”三工联合的社会化治理服务平台——义家。

  椒江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副主任蔡海峰说,义家依托椒江区矛调中心,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入驻,设置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成长基地、群团工作室等。

  2020年10月,港湾社区在椒江区委区政府、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支持下,建立义圈。“义圈让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群众的事情不出圈,形成了矛盾纠纷化解闭环管理。”蔡海峰说。

  义圈依托义家总部,以社区为主阵地,以医院、楼宇、专业市场、工业园区、行业协会等网格区域为拓展阵地,凝聚社会自治力量、社会组织力量和行政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有了义圈,社区多了社会组织力量和行政专业力量,矛盾调解更有底气了。”椒江区太和社区党支部书记兼社区主任王兴龙说,自“太和义圈”站点设立以来,已解决太和社区各类矛盾纠纷52件,办结各类较复杂事项23件,平均办结时间从7天缩短至3天。

  据介绍,“义家+义圈”集帮扶服务、社会治理等功能于一体,已有妇联、团委等12个群团组织入驻,12家社工机构深度参与,辐射链接椒江区454个社会组织、2256个社区备案社会组织,凝聚其他各类社会力量4万余人,实现对原有“盲区”全覆盖。

  “以前发生邻里纠纷矛盾,不知道是要找妇联、社区还是派出所,现在有问题,找义家就可以了。”在义家的成功调解下,化解一起邻里纠纷的当事人徐某某感慨地说。

  据了解,义家搭建以来,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60件,调处金额达3400余万元。椒江区360个村(社区)均已组建消防志愿队、义警队、邻里纠纷调解室等志愿服务队伍,已形成“蓝天救援队”“海门街道社区义警队”等志愿服务品牌。目前,义家增设线上+线下模块,运用网络化和大数据,推出“掌上义家”系统,整合96345社会公共服务热线、12345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等,建立社会服务资源库,实现服务需求和供给精准对接。


  “民营企业家法学院”

  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总计10万余字,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我今天学到的重要一课。”2020年9月4日,路桥区民营企业家法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并邀请浙江骏安律师事务所主任吴敏华向来自全区的187家小微企业家全面、系统解读民法典。

  台州市法学会有关负责人说,“十三五”期间,台州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浙江省领先,2017-2020年,连续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坚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主线,并积极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是‘台州经验’。”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台州市法学会、路桥区法学会在企业走访摸排过程中发现,受疫情影响,许多中小微企业遇到的矛盾纠纷增加,除传统劳务用工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外,合同违约、商业秘密等商事纠纷陆续增加,遂联合工商联成立民营企业家法学院。

  路桥区法学会副会长张敏介绍,民营企业家法学院免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讲课等多种形式,为民营企业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知识保障。目前,每月推出一个针对民营企业各类人员的“法企讲堂”,开设20多节系列公益课程,内容覆盖企业创立、融资投资、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财富传承、刑事风险防范等企业日常运营的全过程,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收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2020年10月22-23日,为期两天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管理法律技能培训会”在台州举行,路桥区民营企业家法学院主讲律师赵文耀就如何规范企业合同管理、运用法律催收企业应收款的主题讲座引发民营企业家关注。

  “两天的培训收获满满,虽然不能说熟练、精通,但至少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来自台州某化学制剂企业的陈某参加完此次培训会后,边在朋友圈晒成绩,边感慨。

  除以“企业合同管理及账款催收”为主题的课程外,此次培训还围绕民法典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企业家及高管如何实施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中小微企业招聘阶段法律风险控制等主题,针对200多家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对症下药”给出解决方案。

  “民营企业家法学院只是我们利用社会力量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抓手’。”台州市法学会有关负责人说,2018年司法部印发《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要求“创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台州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学会陆续组织开展为重点民营企业全面 “法治体检”活动。

  “民营企业家法学院是我们将实施‘法治体检’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总结、提炼,从而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提前预防矛盾纠纷的举措。”张敏说,截至目前,民营企业家法学院已走访、培训、服务中小微企业10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