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法学会打造特色法治名片

发挥“智库”作用 服务法治建设


  2020年底,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法学会收获了一份颇有分量的荣誉——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广东省法学会联合颁发的“广东省2014-2020年度全省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这份荣誉对于一个区级法学会来说,意味着莫大的鼓励和肯定。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江海区法学会便一直按照“四有”要求(有机构、有编制、有经费、有活动)开展各项工作,并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2020年共发展会员单位2个,发展个人会员20名,全区现有法学会会员195人。

  江海区委政法委专职委员、区法学会副会长区伟新表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江海区法学会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全区法学法律工作者,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法治江海、平安江海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成立法治智库 为依法治区提供智力支撑

  2018年6月29日,江门市江海区法学会召开座谈会,正式宣布江海区法治智库成立。该法治智库作为江海区的地方性智库,主要对全区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策略性研究,拿出过硬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依法治区。

  区伟新介绍说,“法治智库”作为江海区的地方性智库,是江海区法学会推出的创新工作机制。“我们聘请了时任五邑大学政法学院院长王继远等8名法学专家作为智库顾问,并将全区各职能部门13位专业法学人才纳入‘智囊团’,首批21位智库成员共同对全区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策略性研究,提供法律意见和解决方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18年10月,江海区某建筑公司因牵扯经济债务纠纷,其开设的两个工资专用账户被法院依法扣划,由此引发“工人工资保证金账户能否阻却执行”等争议。对此,2018年10月26日,江海区法学会组织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法制局、区市场监督局、五邑大学等单位的法治智库成员共聚一堂,对该争议问题进行集中研讨。

  会上,智库成员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类似典型案例等方面,对该案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得出一致意见:法院执行扣划有法律支撑,法院的扣划行为与保证金账户的性质及设立目的、条件并不矛盾。建筑工人工资保证金账户的资金可以被其他一般性债务强制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为防止工人工资保证金账户内的资金因诉讼等其他原因被冻结、划扣,有效解决建筑施工行业拖欠工人工资的问题,法治智库成员还提出了包括推行建筑工人工资支付保函制度、探索建立以行政监管部门名义设立并管理工资保证金专用账户、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创新保障手段引入保险机制和加强部门监管机制在内的多项可行性建议,最大限度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法治智库成员已增至28人。除对上述案件进行研讨外,智库成员还就小区停车位规划问题、小区学位问题、小区物业管理问题等多个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过多次探讨和研究,给出了多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并被相关单位采纳、推广实施,避免部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区伟新表示,法治智库的成立,是江海区法学会成立后,在全市法治建设领域的又一创新举措。下一步,江海区法学会将继续开拓创新,注重前瞻性研究,加强“法治智库”的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学动态管理和优质服务,为智库成员开展研究提供服务和保障。同时,还将组织智库成员更多地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扩展学术交流空间,逐步提高智库建设水平。


  服务地方立法 为法律修订研讨评估

  江海区法学会章程第6条规定,会员要“积极参与我区法治改革和法治建设进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江海区法学会在收到区人大常委会发出的《关于征集2021年立法建设项目的函》后,及时向全体会员印发倡议书,要求会员积极参与区人大常委会立法建议征集活动,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反映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踊跃提出立法建议,为立法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此次建议征集共收到全区会员提出的立法建议275条,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等23部法律草案,其中7条建议被有关部门所采纳。

  “一直以来,江海区法学会始终与区人大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与立法论证咨询,履行咨政建言职能。”区伟新介绍,除了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参与《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之外,江海区法学会还对照《江海区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工作制度(试行)》,探索制定了信息收集、联系联络以及奖补规定等工作制度,以更好地调动广大会员参与立法工作的积极性。2020年12月,江海区法学会被选定为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单位。

  为更好服务江海区法治建设,江海区法学会积极拓展思路,多举措开展法律服务。截至2021年7月,共举办“以法兴企”文化沙龙活动9场,切实帮助辖区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实现依法治企、依法护企、依法兴企的目标任务。还积极组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直接听众超过950人次;积极开展“民法典宣讲百村行”及青年法律志愿者普法基层行活动,共举办法律服务20场次,发放普法资料13058册,普法受众近5100人次。

  为了确保让有需要的群众就近、及时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江海区法学会不断完善中立法律服务社江海区服务站软硬件建设,定期开展督促指导工作,不断强化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截至目前,共接待并解答群众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方面的法律咨询3991人次。此外,还多次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加全国、省、市有关专题的研究和论文征集活动,繁荣法学研究。部分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