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校生程昕:共和国预备警官的热血初心
“我是警察,又不怕你记!”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上学时,程昕常幻想自己在大街上遇到犯罪分子,一定要第一个上前制止,并且用课堂上学到的手法“华丽”地控制住对方。
前不久,幻想成真。放假乘车时,程昕在公交车上遇到扒窃嫌疑人,当场将其制服。面对对方的嚣张威胁“我记着你了”,程昕霸气回应:“我是警察,又不怕你记!”
这段经历被路人拍成视频并传到网上,很快冲上了热搜榜,网友纷纷点赞这名正义凛然的“共和国预备警官”。他们发现,程昕原来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2019级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一区队学生。
“抓小偷”事件让这个“宝藏男孩”走进公众视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程昕一直是个自律而努力的“学霸”,不断向着特警和警务实战教官的理想进发,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够真正成为人民的坚实后盾。
“学霸”的自律生活
程昕高中就读于湖北黄冈中学。高考那年,他的成绩超出湖北省本科一本线130多分,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录取的那一届湖北考生中排名第二。
上大学后,程昕延续了他一贯的“学霸”作风。比如他的早晨闹钟永远设在五六点钟,无论是上学时还是放假期间。他大概无法理解被闹钟叫醒后,在被窝里挣扎着起床的痛苦,因为他总能麻利地下床,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开始新的一天。
程昕的字典里没有“拖延”二字,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尽快完成,从不熬夜赶论文。“公安是个‘吃身体’的行业。”他说,作为预备警官,更要保养好身体,避免“非战斗”消耗,到了以后真正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才能发挥得更好。所以,即便是放假期间,他也会在晚上11点前按时睡觉。
不过,到了训练的时候,程昕从不吝啬付出体力。其实,在入学前,他就已经做好了接受“魔鬼训练”的准备。入学后,他不满足于学校安排的训练量,常常给自己“加餐”。每个工作日的早上,尽管学校规定6:30才集合跑操,但程昕总在5:20就起床,为的是趁着食堂人少提前吃好早饭,然后在晨跑结束后的一小时自由活动时间里,额外做些体能训练。这时候是食堂的早餐高峰,也有同学会抓紧时间睡个回笼觉。
傍晚,没有课的时候,程昕就参加学校的警务技战术研讨社,和各个年级的同学一起进行警务实战技能训练。
现在,学校已经放假,对程昕来说,和在校上学时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多了自我安排的时间。作为有社交恐惧的典型宅男,放假后,他几乎天天待在家,甚至“非必要不出卧室”。但每一天的日程都很充实——
早上6点起床,晨练,保证和上学时一致的训练强度。余下的时间直到午饭前,都是阅读时段。下午,他会腾出两个小时玩《Sunrider》。对这款游戏,程昕说不上特别喜欢,只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过去写论文时,他常觉得查阅英文文献有些吃力,而这款游戏需要玩家阅读大量的英文剧情。对程昕来说,这比单一背单词做听力“有趣多了”。
其实,比起需要写论文的理论课,他更喜欢实训课。上学期,他的“警务战术处置行动”和“警察武力使用训练”两门课期末成绩在区队名列前茅。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他总是希望自己做到最好。
理想与信仰
几天前,程昕在读书笔记里写道:“当一个人不对这个世界抱有怀疑,不对自己抱有怀疑;顺从了这个世界所谓的规则,不再有理想和信仰,那么他的死亡也就将来到了。”
从上学期期末开始,因为觉得自己思想不够深刻,他开始钻研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最近,他读到《毛泽东选集》中的《矛盾论》,其中一段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让他写下了上文这段思考。
程昕当然有理想,那就是成为警察。这缘于一场毫无征兆的梦。高二那年,他梦见自己成了刑警,正在营救被拐卖的受害者,在公路上上演生死时速。这个奇怪的梦埋下了成为警察的理想之种,在当时的热播剧《特警力量》的催化下,渐渐生根发芽。那一年,程昕坚定了自己的志向:成为一名特警!
也是这一年,他开始关注ACGN亚文化圈。“(我)是老二次元了。”程昕笑着说,上大学后,他加入了学校的动漫社,还曾在社团活动中Cos(扮演)过游戏《崩坏3》中的角色卡莲·卡斯兰娜。
这是程昕最喜欢的二次元人物,在游戏中是对抗毁灭世界力量的女武神部队队长,一生信仰守护正义、捍卫人民。程昕很喜欢卡莲的两句台词:“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就能守护更多的人”“守护人民,就是卡斯兰娜家族的使命”。
“抓小偷”事件大火后,有网友在《崩坏3》资讯中心的评论区留言:“他(程昕)和卡莲一样,也是人民坚实的后盾。”程昕很认同,他觉得,守护人民群众也是自己的信仰和使命。
在秉持信仰、奔赴理想的过程中,程昕也不是没有过矛盾、挣扎和自我怀疑。上学期的射击课,他一直表现不佳。
“我心态不好。”他直言。要强是他的优点,但在最考验心态的射击上,这种执着反而成了阻碍,他越是想专注集中,就越难保持冷静心无旁骛。
期末射击考试结束后,不满自己考场表现的程昕,又连续练了两小时的快速掏枪和首发命中训练,这至少是平常训练强度的四倍。他在心里自我诘问,在校训练都做不好,等真正当了警察,在危急时刻,还怎么保护群众?
他找不到其他排解消极情绪的办法。这个近乎自虐的习惯是从大一第一学期的一千米测试开始的,平时训练常跑第一第二的程昕却落到了第十名左右,他失落又不甘心,留在操场逼迫自己进行高强度的间歇冲刺。
其实,失败之后严厉自责的另一面,是他对认定目标和道理的绝不轻易动摇,这个特点在程昕上初中的时候就已初现端倪。有一次,一个同学在班上宣扬读书无用论,说成绩不好,照样能当老板赚大钱。程昕完全不认同,读书当然有用,人生的意义不应停留在金钱物质上。年轻气盛的他很快和同学吵了起来,甚至差点动手。
后来,老师找程昕单独谈话,问他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军人。”他脱口而出。那时,在年少的程昕心中,军人的形象还很模糊,他的亲人中没有军人,在那之前,自己也从未想过从军。
答案或许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已揭晓。那天,程昕笃定地写下自己的三个选择,一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二是国防科技大学,三是中国消防救援学院。至此,曾经模糊的理想形象终于明晰,那就是人民的守护者。
在程昕的故事里,那段初中往事是关于理想和信仰最初的伏笔,他的纯粹和正直一直延续到今天,定格在他乘车制服小偷的英勇瞬间。热搜更迭,事件热度很快消散,而互联网记录下的,或许只是这名共和国预备警官即将展开的另一段崭新篇章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