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乾安县法学会“进村入户”服务法治实践

推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向纵深发展


  收购粮食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房屋买卖需要办理什么手续……这些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法学会组织编写的“法治宣传进万家”普法资料中,可以一一找到答案。

  近年来,乾安县法学会坚持“进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在各乡镇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不断夯实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深化法律服务,在乾安县信访局挂牌成立乾安县法学会法律服务站,聘请资深法学法律工作者常驻该法律服务站,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息诉息访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广大群众和有关部门的认可。


  打造法学会普法“品牌”

  乾安县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人文地理特色鲜明,该县下辖的许多村镇,名字都取自《千字文》,并结合古代“井田制”划分土地,以“井”字作名尾,称“某字井”。因此,乾安县又称“井字方”。在这大大小小的“井方”上,处处可见法学会会员普法宣传的“足迹”。

  乾安县法学会会长解建辉介绍,坚持深入村镇、“下乡”普法已经是乾安县法学会近年来普法宣传工作的一大特色。为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下称“基层行”)活动,乾安县法学会组建了一支80余人的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服务队,在各乡镇开展“一次法治讲座进社区、一次安全教育进校园、一场模拟法庭下基层、一场法治宣传进万家、一场法律咨询便民服务”的“五个一”系列活动,普法内容涉及民法典解读、道路交通安全、优化营商环境、党史教育等各个方面。

  “我爸打我,用老式充电器狠狠打我头,他违法了吗?”一个女孩怯生生地举手提问,随后哭了起来。

  2020年11月去乾安县某中学开展法治讲座时的这个场景,让青年普法志愿者徐丽娜印象深刻。徐丽娜告诉女孩可以向社区、学校进行求助,对家长进行劝导,如果是无理由暴力殴打,可以向警方报案。

  “事实上,我们在进村镇、进校园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也有对法律知识的渴求,甚至需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是我们普法宣传的动力。”徐丽娜说。

  除法治讲座外,乾安县法学会也常组织群众喜爱的模拟法庭进行普法。参与过多次模拟法庭活动的乾安县法官韩兰杰说,模拟法庭的案例均是他们审理的真实案例,原被告等则由青年普法志愿者“扮演”。

  2020年10月4日,吉林省扶余市突发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18人死亡,1人受伤,且死者多为去玉米地收割玉米的工人。为此,乾安县法学会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在多个村镇社区开展了模拟法庭和法治讲座。

  韩兰杰在“模拟开庭”通过“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向在场群众及时普及交通事故赔偿标准、保险赔偿等相关知识。活动结束后,面对群众的积极提问,韩兰杰一一作答。

  “刚开始,有的人可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但因为我们宣讲的内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许多人都认真听讲。”韩兰杰说。

  在乾安县法学会和青年普法志愿者的努力下,乾安县法学会的普法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当地形成了“品牌”,多个街道、社区和乡镇都主动找到解建辉,邀请法学会开展法治讲座或模拟法庭进行普法。


  设立法律服务站深度参与信访工作

  为推动法学会法律服务工作发挥实效,调处基层矛盾纠纷,乾安县法学会还在乾安县信访局挂牌设立了法学会法律服务站,以法学会出资购买服务形式,聘请了4位曾经长期在政法系统或基层工作过的退休老同志,与该县信访局合署办公,并建立工作机制、专家团队,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化解矛盾纠纷。

  乾安县法学会法律服务站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化解了多起重大信访案件,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的认可。2017年3月,乾安县10多个村300余名村民先后来到信访局反映某保险公司对农民理赔收成险评估不实。来访农民表示,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收成不足往年的四成,但保险公司的评估结果却是粮食收成达到往年的七成。案件移交乾安县法学会法律服务站后,站长王辉迅速组织人员介入。

  “保险公司在进行评估时有没有村民代表在场?有没有农业专家参与评估?”王辉带队调查发现,合同手续并不完备,遂立即联系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并会同保险公司、农业专家、有村民代表参加的工作队,全面设点评估,最终成功挽回了农民的损失,有效化解了一件涉及人数众多的纠纷。

  此外,乾安县法学会法律服务站还通过走访农村乡镇企业机关,对乾安县整个信访环境,信访事态进行评估,并总结出了信访工作特点:农闲时信访案件多于农忙时40%左右、农村信访事项以灌区工程引发的利益冲突和承包土地后的纠纷为主、县城内信访事项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楼建筑的各类合同纠纷为主及农民工讨要工资问题等。基于此,乾安县法学会对涉访单位提出了工作改进意见建议。

  据统计,截至目前,乾安县法学会法律服务站同乾安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县信访局共查办信访案件286起,已接待上访人员4000余人次。


  建设法治宣传服务基地

  除普法宣传外,如何在基层开展长效性法律宣传和服务?这是解建辉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思考,乾安县法学会开始在村建设法治宣传服务基地。

  2020年7月,“乾安县法学会基层法治宣传服务基地”正式在乾安县赞字乡洁字村挂牌成立,随后开始开展多种法治宣传与服务工作。

  为什么选择洁字村?解建辉说,该基地不仅要起到“示范”作用,更要解决实际问题,洁字村过去在法治宣传方面比较薄弱,时有打架斗殴、无理上访发生,因此想通过该基地的建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在该基地建设上,乾安县法学会设计并出资绘制了116面法治文化墙,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治理篇、民主法治篇、安全生产篇、青山绿水篇等8个篇章。

  乾安县法学会还组织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49个亮点、农村法律知识问答等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普法材料,并在洁字村图书阅览室里设置普法资料置物架,将这些材料统一归纳整理,并陈列,以方便群众查阅学习。

  同时,乾安县法学会还录制了普法音频、“助农”普法视频等,利用覆盖洁字村的无线高音频大喇叭早晚定时广播,组织村民定期收听收看法治宣传教育内容,以案释法。

  “我们还在村民的广场舞音箱里,设置了简短的普法音频。这样村民在进行文体娱乐活动时,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解建辉说。

  此外,解建辉还成为洁字村村民的法律顾问,加入了村民微信群等,随时为村民解读粮食和土地买卖、国家补贴政策等大家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分享相关法律知识。“我们希望通过法学会的一系列具体工作,最终让村干部和村民都能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解建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