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学会工作提升年”活动的宁波实践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法学会在“基层法学会工作提升年”活动中,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组织会员深入企业开展“三服务”活动,针对企业运行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改进完善依法科学管理制度。自5月份以来,已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2项。同时,组织会员深入社区、企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共排摸各类矛盾纠纷等案件42起,成功化解35起。

  今年以来,宁波市县两级法学会按照浙江省法学会部署要求,统筹谋划设计,以“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方法,协力推进“基层法学会工作提升年”活动,市县两级法学会业务工作和自身建设均取得新进展。


  明确任务目标 在“三个提升”上下功夫

  据宁波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毛纪华介绍,宁波市法学会根据上级部署,第一时间下发《关于认真开展“基层法学会工作提升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市)法学会高度重视省法学会将“提升年”活动情况纳入年度平安浙江考核和“八个排头兵”考核内容这一新要求,积极向同级党委和党委政法委汇报并争取支持,确保“提升年”活动落地见效。

  宁波各区县(市)法学会及时制订适合本地实际的活动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落实责任部门,确保“提升年”活动有抓手、有措施、有步骤、有落实。比如宁波市江北区提出“推进基层法学会提升年活动在组织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方式上的创新”的目标任务;海曙区列出“一县一品创建、工作机制建设、活动平台搭建、组建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提升任务;镇海区推出队伍建设、成果转化、法治宣传、服务群众、开拓创新、机制建设等“六个进一步”措施。

  活动中,宁波各地法学会在“提升法学研究层次,提升法治活动质量,提升自身过硬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海曙区组织高标准、高质量的各类理论征文活动,努力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预防化解矛盾,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和辖区平安稳定。同时,该区广泛组织会员单位参与法治宣传服务,突出民法典宣传,编印了《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图册,安排优秀律师讲解授课,发布民法典释义系列公众号文章,组织宣传小分队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宣传民法典,组建高山普法志愿队持续开展“送法进高山”活动;启动“亲青帮法治进校园”宣教活动、全市首个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线上平台——“海法学苑”微信小程序、“安全用药 战疫同行”安全用药月活动等。

  江北区整合江北产业园区资源,融入专业法律顾问、普法宣传志愿者等团队,在江北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率先打造宁波市首个建筑劳务行业普法工作室,在为园区企业和职工化解矛盾、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普及法律知识,在帮助职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推动企业建章立制、诚信经营。该区法学会还通过协调区工商联、区司法局等单位以办“法学沙龙”以及专题培训班形式对全区法学会各成员单位共计51名领导干部进行素质提升。


  加强组织领导

  以推进“一区一品”为抓手

  在活动中,宁波各地法学会采取“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办法,以推进“一区一品”创建工作为抓手,落实“提升年”活动的典型培育、巩固提升、总结验收三阶段工作,其中典型培育阶段突出挖潜力、找优势,按照浙江省“三有”标准,加强特色创建,全域推进,协同指导。

  截至今年6月,宁波各地“提升年”活动特色创建初见成效。北仑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特色品牌,探索法学会服务“青年北仑”新模式——“法润青年”项目,在灵峰社区试点基础上,向全区更多蓝领青年聚集的工业社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推广。余姚市实施法学会“两强三提升”行动,在会员管理办法、法学研究基地、王阳明法治思想研究、法律服务平台等方面探索创新,推动法学会工作实现新提升。

  在江北区,区法学会建立了“请上来”“走下去”协商沟通机制,对社会治理整体智治“一件事”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和帮助,通过开展圆桌会议和头脑风暴,推进信息化数字化的法学支撑,串联一个完整的“条抓块统”社会治理工作闭环,形成“区级指挥中心+街镇‘四平台’+村社网格+群众企业”的整体智治体系,使企业、群众、基层遇到的难题能够通过明晰条块权责、及时快速响应得到高效解决。还运用宁波调解学院落户当地优势,与市司法局、宁波开放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立足调解员培训教育工作实际,共同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调解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基地。江北区法学会积极动员法学会会员加入调解“云平台”,打造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处理模式,并组建“北斗星”法治宣讲团,提供“定制式”政法宣传服务,提升法学会服务社会、服务法律工作者、服务自身建设的“江北辨别度”。同时建立与人大、政协、纪委监委、公检法司以及宁波大学法学院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成立法律专家名录库,加强对涉法涉诉案件评查工作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在象山县,县法学会深化“大徐经验”2.0版内涵和做法,完善县域社会治理机制,并创新“律之行”普法团队等法治宣传模式,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示范样板。宁海县建立了法学会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会议制度,推动完善健全政法专业人才管理机制,探索重要决策意见征集、重大案件和突发性事件研究、重要规范性文件把关、重要课题调研、服务保障等制度。奉化、鄞州、慈溪、海曙等区县(市)也结合实际,推出各自特色创建项目,细化目标任务,扎实落实推进,形成多点开花态势。

  与此同时,宁波市县两级法学会还加强组织领导和督查指导,协同推进“提升年”活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宁波市法学会及时召开全市法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对“提升年”活动进行部署推进,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各区县(市)法学会认真对照“三有”标准,坚持边学边做边改,使平台、能力、机制等全面提升,确保各项工作达到创建标准,并总结提炼先进经验,通过《宁波法学动态》、平安宁波网站等阵地加强宣传推广,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同时,及时研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着力促进推动全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