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智能禁毒”成效显著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目前,公安机关对毒品违法犯罪“零容忍”的同时,全方位进行毒情监测,国家已建成实验室体系、大数据体系,研发污水监测等新技术,未来更多的智能科技将被运用到禁毒工作中。


  国家毒品实验室5个分中心启用

  6月22日,国家毒品实验室北京、浙江、广东、四川、陕西分中心正式启用,这5个分中心全面覆盖全国各区域的毒情监测、毒品检验及鉴定体系。

  国际禁毒日前夕,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梁云在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以5个分中心为支撑的毒品实验室体系已经建成,为监测、检验、鉴定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和打击防范此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创立了禁毒光谱技术联创实验室、纳米技术与禁毒诊疗工程联合实验室,并与该省禁毒大数据中心融合推进,加快禁毒科技创新应用,及时高效解决基层禁毒工作遇到的难题。

  国家毒品实验室北京分中心,已设有易制毒化学品检验、毒品特征分析、生物样本和环境样本检验等部门,形成全要素涉毒物品监管体系,推动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毒品治理模式。

  位于四川警察学院成都校区的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分中心,将毒品情报分析、毒品检验鉴定、毒情监测研判的功能融为一体,不仅为芬太尼类等新型毒品管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担负起覆盖西南地区的常规毒品案件检验鉴定等任务,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打击毒品犯罪能力水平。

  梁云介绍,一些地方还建立了区域大数据中心,形成了全国联动的禁毒大数据应用体系,能够更准确地研判涉毒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精准打击能力。


  “污水监测验毒”得到推广应用 

  人吸食毒品后,尿液会留下痕迹,成为认定吸毒违法的证据,但尿检只能判断涉毒人员两天之内是否吸毒,这不利于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

  “目前,污水监测成为一项新的禁毒科技成果,逐步在全国推广应用。”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二级巡视员李宪辉说,现在城市管网比较发达,通过污水监测,可以找到藏匿的制毒窝点的精准位置,即使一个几万人的居住小区只要有一个吸毒人员也能检测出来,技术相当精确。

  所谓“污水监测”,是指对典型涉毒地区的生活污水进行抽样检测,结合该污水处理覆盖的人员数量,推算出该区域吸毒人群规模及吸食毒品种类等信息,进而科学评估该区域的毒情形势。

  2020年底,广东省禁毒办在东莞市、中山市开展两轮生活污水监测工作,并将相关毒情监测结果通报当地的禁毒办。

  不仅如此,未来,山东省临沂市将建立“污水监测验毒”常态机制,对各区县的酒店、娱乐场所、火锅店及调味品加工厂等区域进行专项污水监测。


  充分运用大数据打击整治毒品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涉毒违法犯罪越来越突出。2020年,全国破获了利用网络涉毒犯罪4709起,抓获8506名,缴获毒品近860公斤。

  当前,我国的毒品主要来自境外,绝大多数来自“金三角”地区,通过“净边”等专项行动,公安机关实施“清源断流”战略,创新“拔钉追逃”“集群打零”“云上打击”等战法,遏制境外毒品渗透。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市建立的“智慧禁毒”平台,结合大数据进行毒情监测分析,包括采集涉毒人员行程轨迹、活动区域等信息,为禁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国连续5年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推行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落实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关怀救助、就业扶持措施,累计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9.4万人次,减少了毒品社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