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大同中院主动延伸司法服务
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民忧
本报讯(记者张志强□马志斌)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审判职能,主动延伸司法服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精准解决群众急事、难事、愁事、盼事,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一站式多元解纷”。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设立社区法官工作室,加强巡回审判、上门服务,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小趁早、源头治理。发挥一站式多元解纷作用,加强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进一步完善司法确认程序,实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快立快办。以“一次办好”为目标,全面推进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快审,以更高的标准、更便捷的服务满足群众需要。
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投资创业信心,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党组成员主动送法上门,先后深入9家厂矿企业,实地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帮助解决涉法涉诉难题。
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民法典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通过公开庭审、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做好民法典宣传普及,引导群众增强法治思维。先后组织法官进校园、做客大同电视台政法栏目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解读民法典。积极落实二审案件到基层案发地、纠纷发生地就地开庭审理等政策,切实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执行难”。制定《执行立案信息便民实施细则》。执行立案时,告知当事人可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和“智慧执行App(当事人公众端)”注册账号,让当事人实时快捷了解案件执行进展动态,全力维护当事人胜诉权益。建立信访值班制度。每周一上午由一名员额法官参加全院信访值班,其他时间段由执行指挥中心建立电话接访值班制度,实现接访化访全覆盖。创新采取执行悬赏、律师调查令等举措拓展执行空间,尽最大可能实现申请人的胜诉权益。
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争议诉前化解、重大案件协调化解、司法建议通报反馈等机制,形成府院联动工作新格局,全力推动行政争议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
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智慧法院便民服务”。主动协调大同市银保监局、保险公司等,推进大同市道交“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深度运用。截至目前,利用该平台调解案件95件。依托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网上保全系统等推行诉讼事务网上申请、网上办理。截至目前,网上申请、办理441件次,全市利用送达平台22131次。积极引导当事人和律师使用网上证据交换系统在线质证、使用网上庭审系统在线庭审,努力实现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退”。
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化解涉诉信访矛盾”。开展治理重复访专项活动,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公布审判办案团队联系方式,开通网上信访、电话约访,畅通信访渠道,提前公示接访计划,坚持院领导每周一接访,切实有效解决信访积案。
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制教育宣传、司法保护”。邀请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城区41校师生观摩“扫黑除恶”庭审、参观院史馆和教育感化帮扶中心,开展法治教育。成立浑源县人民法院恒山环境资源法庭和云冈区人民法院云冈文化保护法庭,为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新时代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工作发挥积极司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