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泽州公安“五创五推”护航城市建设
为进一步服务和保障丹河新城建设,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公安机关切实提升站位、转变思路、提前布局、积极融入,主动把脉新城建设中遇到的各类治安新问题,主动适应智慧新城建设的警务新要求,探索城市发展管理的新模式,服务新城建设人财物需要,推出“五创五推”工作机制,将创新“动能”转化为警务“效能”,探索出一条现代警务和新城建设相融合的新路子。
创新窗口服务,推行多种举措,积极引进人才。推出“宜乡则乡,宜城则城”城乡双向户籍流动制度,吸引人才落户,服务人口流动。一是城镇“零门槛”落户,群众可随意落户泽州县丹河新城集体户或任一城镇社区集体户;二是全面放开人才落户,专业技能人才,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可落户丹河新城人才集体户,满足相关条件的,可享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三是鼓励乡村振兴人员落户,入乡、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可落户创业就业地村(社区)集体户;四是放开已婚子女投靠落户,已婚子女原籍系丹河新城行政区域内,有意愿投靠父母的,凭个人申请、亲属关系证明等,可落户父母户口所在地村集体户;五是便利无房、失业弱势群体落户,在城镇范围内无房产,但在原籍有祖宅,且实际居住的居民,经当地镇(乡)政府和村委会同意,可申请以实际居住地落户。
创新协作机制,推动科学部警,助力新城维稳。丹河新城是集政务、教育、高铁、康养、人居等于一体,功能完备的现代化智慧新城。为服务新城建设,泽州县公安机关科学部署警力,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一套符合新城“气质”的现代化高效警务体系。巡特警、派出所、交警等多元协作,建立最小作战单元,设立“快警队”“高峰勤务岗”,以派出所、警亭为圆点,划设快处圈,坚持巡处一体,实现属地、小单元“双线派警”,高效承接110推送警情。警力跟着警情走,配迁移巡特警驻地至金村镇兰花物流园区,确保警力可迅速集结至丹河新城。配置警务站,将服务群众的阵地压缩至100米。
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指引,最大限度运用内保力量、网格员、职业服务群体、社会志愿者等多支队伍力量,不断强化巡处警队“专业巡”、网格员“组团巡”、内保力量“自己巡”、环卫和水电等社会群体“隐形巡”、众安巡防队伍“预约巡”的“五巡”机制建设,推动形成警民联动、警企联动、部门联动的社会治安治理新格局。
创新宣传形式,推行多种方式,持续扩大影响。泽州县公安机关多举措、多方式、多维度宣传法律知识和防骗方法,提升群众守法意识和防骗能力。
在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收到显著效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学生反诈志愿队”,讲解反诈知识。充分利用高铁站大客流的影响力,在醒目位置设置反诈版面、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列车上的电诈案”、引导乘客关注晋城公安、平安泽州微信公众号,提高乘客防骗意识的同时,以点带面扩大宣传范围。
将辖区48个在建项目的1.1万余名工人线上“组群”,利用“平安泽州”微信公众号“反诈骗网络讲堂”,配置民警及时解答工人们的法律问题,及时发布反诈骗知识,提升防骗意识。在线下,与所有项目建设负责人签订责任状,组建“反诈讲师团”,深入丹河新城项目工地,通过现场剖析案例、组织“我当骗子你识破”趣味活动等方式,引导提升群众反诈意识和水平。
创新指挥中枢,推动高效派警,应对复杂勤务。建立“警务实战指挥中枢”,推动公安机关“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和扁平化运行,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
强化中枢系统,指挥多警种作战。通过多系统跨网、综合应用、一屏统览、一键指挥的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全程调度跟进、全部警情落地,指挥处置一体联动,协调多警种联动作战。
建立技术支撑,科技辅助警务。通过“天眼+云台+无人机+4G执法记录仪+350兆对讲机”,全方位、立体化、及时化呈现现场情况,远程指挥和现场处置无缝对接,有序转换,确保执行有力。
丰富数据资源,深化数据支撑。对接政府各职能部门,接入教育医疗、寄递物流等数据资源,为研判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建立集通信、指挥、调度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社会联动服务指挥调度平台,对接12345市长热线,与社会救援组织互联互通,缩短联动响应时间,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处置。
创新交通管理,推进现代设施,助力道路顺畅。基于丹河新城在建、待建道路36条,主要路口31个,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实际,多措并举,同步跟进新城建设。
通过智慧交管系统,对16套红绿灯进行控制,全方位优化红绿灯路口的交通配时;通过5处AR鹰眼全景摄像机配合低点摄像机,实现对重点管控区域的平面化交通管理到三维立体化的高中空全景全覆盖。引进新型监控设备,在完全无光的环境下,清晰抓拍各类违法行为。设置“行人卫士”智慧灯,自动分析行人流量,联动优化交通配时,实时警示行人违法闯红灯,提高通行效率,提升交通安全性,提高交通文明意识。利用无人机、交通违停抓拍设备,及时抓拍违停证据,避免现场执法纠纷,确保道路交通秩序安全有序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