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规范“料理包”使用

  “餐饮开店省时省力更省心”“无需大厨,3分钟快速出餐”“无烟厨房,干净卫生”……近年来,由于外卖行业飞速发展以及懒于做饭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厨房主力军等原因,涵盖各种中西菜肴、主食等食品的料理包,受到市场追捧。(6月15日《工人日报》)

  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糖醋排骨……当人们在享用美味可口的外卖时,恐怕不会意识到这些菜肴很可能并非现炒现制,而是使用料理包加工而成。近年来料理包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外卖行业公开的秘密。对此,有人比较抵触,认为商家用料理包配餐保障不了食物的风味。也有消费者欣然接受,甚至主动从电商平台上购买料理包,为下厨做饭提供方便。

  眼下,市场对料理包接受度越来越高,预制菜肴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对于商家来说,料理包节省了食材成本、人力成本,提高了出餐效率。对于消费者来说,预制菜迎合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习惯,满足了懒人下厨的诉求。根据商业调查机构数据,2019年,我国料理包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71.10亿元,预计未来我国料理包市场规模有望保持10%以上增长。

  不过,衡量“料理包”利弊不能只依据市场反映,还要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监管等方面来考量,不能任由其无序生长。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受传统餐饮观念的影响,加之劣质料理包事件时常见诸报端,一些外卖商家会有意无意地掩盖使用料理包的事实,不会主动告知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有关部门必须监督商家明示相关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各取所需。倘若餐饮店打着现炒菜的幌子,实际上提供料理包餐食,则涉嫌构成欺诈,应依法给予消费者赔偿。

  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要保障“料理包”的质量安全。近年来,一些料理包生产企业,频频被曝生产环境脏乱差,食品原料不合格,却能日销数十万份,令人触目惊心。在推广“明厨亮灶”的同时,必须坚决杜绝“黑暗料理”。一方面,要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料理包企业守法合规经营,一旦发现企业未按规定实施生产,依法责令其停产停业,限期整改。另一方面,要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大抽检力度,对于劣质料理包及时下架,防止流入市场,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