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印江县“三治”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3月,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了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下称“印江县”)凯塘村名列其中。

  近年来,在印江县脱贫攻坚工作中,“法治”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2018年,印江县印发《印江自治县法治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开展法治扶贫工作,并要求在每一个(乡镇)街道打造一个法治扶贫示范村。该县创新开展的“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法治扶贫”工作,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亮点;2015年开始推行的“一镇一律师,一村一法律顾问,一组一法律明白人”制度,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法治扶贫的“印江经验”

  据介绍,《印江自治县法治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该县法治扶贫的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并按月下达法治扶贫工作计划,提出在每一个(乡镇)街道打造一个法治扶贫示范村;把法治扶贫工作作为全县一项重点改革工作来打造,力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扶贫“印江经验”。

  以该方案为基础,印江县近年来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组建法治宣讲团和法治文艺队,通过“院坝会”、文艺宣传等形式,对全县社会治安复杂、矛盾纠纷突出、信访问题多发的“重点贫困村”进行“点击式”整治宣传。

  同时,该县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载体,将与脱贫攻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典型案例以图片、文字、墙画等形式进行展示,在各村建立了多个法治文化长廊,最大限度发挥法治阵地的教育熏陶作用。

  为了将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截至去年6月,印江县在17个乡镇(街道)成立法治扶贫工作站,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实施法律援助,力求充分依靠法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印江县近年来探索推行了“信访代理”制度。这是一项由信访代理员依法帮助群众维权的工作机制。

  据了解,印江在县、乡分别组建了信访代理领导机构,在印江县群众工作中心设立信访代理窗口,在各乡镇(街道)群众工作站设立信访代理室,在每个村居设立信访联络点。乡镇(街道)从司法干警队伍或从懂法律知识、热心为民办事的“法律明白人”中推选2人作为信访代理员,由印江县司法局统一发证、统一管理,免费为群众进行信访代理。2019年,印江县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三治”融合开展法治扶贫

  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个别人员阻碍项目实施、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做出违法行为,对此,印江县“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为推进扶贫工作扫清了障碍,助推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2018年4月,印江朗溪镇孟关村下坝组的非贫困户田某权,在脱贫攻坚队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鸡苗时,到现场强行搬抬鸡苗,被制止后怒砸鸡苗,造成部分鸡苗死伤,后被当地派出所拘留10天。

  拘留期间,除对田某权进行法治教育外,当地政法部门和镇政府还积极对其进行帮扶,解决其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为其协调宅基地,争取危房改造资金修建新房。拘留期满后,田某权主动请求到村里的食用菌基地上班,离家两年多的妻子也回到家中,一起在该基地上班。

  此外,印江县还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签订赡养承诺书等形式,综合运用自治、法治、德治各种举措,进一步提高扶贫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的能力,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法治生态环境。

  “被告人马某某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患病父亲、妻子及年幼儿子弃之不顾,拒绝扶养,不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法定义务,情节恶劣,其行为已构成遗弃罪,依法应予惩处。”2018年11月7日,印江县近年来首例遗弃案公开审理。该案中,马某某于2015年9月独自外出务工,完全不管患有腿疾的父亲、患有因癫痫致精神障碍的妻子和年仅7岁的儿子,也不给家人提供生活费,遂被起诉。

  案件宣判后,马某某当庭表示认罪并进行深刻忏悔,印江县人民法院结合其家庭成员尚需要有人照料、护理,而被告人系其家中唯一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决定对其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我们按照‘排查—教育—承诺—公开—履行’程序,对不赡养老人的,当面进行教育,督促签订赡养承诺,并在村、寨进行公开。对拒不履行赡养承诺的,由人民法院进行公开审判。今年以来,印江县共签订赡养承诺近2000份,公开审判不赡养父母行为1起。”印江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晏洪介绍说。


  “法律明白人”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6月9日,司法部与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施汉生介绍,自今年5月至2023年5月,司法部将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2012年,在印江县司法局板溪司法所所长任迪的推动下,板溪镇开始培养“法律明白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起,“法律明白人”在印江全县范围内推广。

  晏洪介绍,印江县2015年开始推行“一镇一律师,一村一法律顾问,一组一法律明白人”制度,重点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土地流转、利益联结、产销对接等,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和公益法律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法律明白人”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

  印江县板溪镇梨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谯某刚,2000年7月在广东一家工地务工时,不慎卷入搅拌机,使其下半身残疾,卧床4年多。2017年,病情有了好转的谯某刚决定发展养鸡产业。得知这件事后,任迪主动联系了谯某刚。

  “任所长上门为我出谋划策,帮我写征地合同,送我一些征地和养殖方面的法律书籍,在养殖技术和销售方面也给了我很多帮助。”谯某刚说。

  在印江县,许多像任迪这样的家庭法律顾问为贫困户解决了很多难题。

  “成为家庭法律顾问后,我定期到农户家里开展法律咨询,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任迪说。

  “法律明白人”的培养有效激发了印江县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该县板溪镇岩底村村民任某国曾因打架斗殴入狱,出狱后他参加了板溪镇人民政府举办的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并将这些法律法规知识用在日常打工和承包工程中。

  几年后,任某国因明法理﹑讲诚信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和赞誉,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积极吸收同村剩余劳动力到县公司就业。任某国不仅教会这些务工人员做工的技能,还要求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他的带动下,公司培养了7名懂法律的管理人员。

  据统计,截至目前,印江县已累计培养了10768名“法律明白人”,他们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延伸和丰富法治扶贫工作内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提升扶贫成效,充分发挥政法部门职能作用,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林地承包等方面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开展执法监督,并继续推进以农村基层干部为主体的‘法律明白人’培养,大力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晏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