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周逸敏:城市和谐用工关系的守护人

  在休闲时,她爱看武侠剧,渴望成为一名“侠女”。但当她穿上法泡,举起法槌,她就是一心办案的专业法官。她就是上海嘉定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十余年、办结案件数千件的法官周逸敏。


  在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说起劳动争议案件,不得不提到法官周逸敏。

  这位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十余年、办结案件数千件的女法官多次被评为上海法院办案标兵、嘉定法院办案能手,多次荣获上海法院系统及区人社局嘉奖,并被记上海法院系统二等功、三等功及区人社局三等功。

  “我只是尽力做到爱一行、专一行罢了。”提及所获荣誉,周逸敏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以学为先,以勤为径

  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在法院内部属于较为“小众”的领域,它属于传统民事审判,但又区别于普通民商事案件。普通民商事案件适用的法律依据多为法律、司法解释,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需要对大量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了然于胸。

  十余年来,周逸敏陆续学习并整理了上海市劳动争议规定、工伤保险规定等,共计700页之多。在她的办公室和家中书房里,摆满了四处淘来的专业书籍,供其随手翻阅,随时学习。

  “劳动争议案件地域性特征明显,不同地区的政策性规定差异较大,经常出现案情类似但各地处理不一致的情况。”为此,周逸敏借助业余时间关注各大媒体、微信公众号公布的规定及案例,以他山之石为鉴,从各地的做法中积累经验、扬长避短,从维护和谐用工关系的出发点,以求得办理案件的最佳处理方式。

  2019年4月底,上海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关闭了15家分公司,引发100多起劳动争议案件。自下半年起,这些案子在不同时间段从不同地区来到了周逸敏的案头。

  “这批案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批量案件,每起案件的情况不同,各个员工的工作年限、工资标准都要核算,各个地区的特别规定(比如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平均工资等)都需要核实。”据周逸敏介绍,因为涉诉员工分布在15家分公司,而15家分公司又分布在15个地区,她和法官助理需要通过网站查询、向统计局致电等方式,分别梳理并核算各地的工资标准。一些偏僻地区,周逸敏还需要打电话给当地的仲裁员寻求帮助。

  经过努力,三分之一的案子得到了庭前和解。剩余的案子要在一个月里完成开庭,周逸敏开启了疯狂“学习+工作”模式,每天学习并消化不同地区有关劳动争议的政策规定,每天接待案件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当事人,每天钻研案情加班撰写判决书……

  “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学到了不少;虽有困难,但是我们团队冷静应对,迎难而上,对待每个案子、每个当事人都做到了认真负责。其实,像这样疯狂办案的日子还有很多,我很珍惜这些学习充电的机会。”周逸敏推了推鼻上的眼镜,笑着说。


  以法为剑,以理为刃

  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社会稳定,案件类型复杂,相关规定繁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类型案件出现,案件审理难度较大。如何高效、妥善地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周逸敏通过慢慢学习、常常总结,渐渐琢磨出一套自己的“武功秘籍”。

  案件调查时,她有一双“火眼金睛”。劳动争议案件法律关系的核心在于劳动关系的有或无。案件审理中,有些用人单位出于利益考量,往往否认与劳动者的用工关系。此时,周逸敏会根据劳动者提供的人物姓名,查阅企业登记信息直接锁定用人单位;前往工作场地,实地考察,现场比对劳动者提供的场所信息。利用手头已有证据,借助敏锐的洞察和缜密的推断,厘清案件的事实。

  庭上发问时,她有一颗循循善诱的心。一次开庭,一位当事人坚称用人单位少支付其工资:“法官,用人单位以前都是付我46666块六毛七,最近几个月都只付30000块,少了一万多元呢。”

  “以前的款项是以什么方式支付的?”庭上发问时,周逸敏法官一如既往的细心。

  “现金。”当事人一口咬定。

  一听这话,周逸敏立即反问:“现金可以付六毛七吗?请你拿给我看一下。”这一问,当事人不说话了。

  “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需要更多保护,但是我们也会碰到一些霸道不占理的劳动者。”周逸敏坦言,“这个时候,依法审理,找到平等保护的最佳支点,让每一个劳动者有尊严地提供劳动,让每一个单位拥有和谐合法的用工关系,才是法官坚守的原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撰写判决书时,她有一套特殊“算法”。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大量数据的计算,如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工伤待遇等。

  “我是个对数字不敏感的人,接触案子后,每天跟数据打交道,慢慢才熟悉起来,案件中的每个数据都要验算三次。”周逸敏口中的“三次”其实远远不止三次,只有当数据核算出现相同的三次结果后,她才会放心地将数据写进判决书里。

  除了在判决书“本院认为”里写清计算方法、计算过程,周逸敏还会以表格的形式将案件所涉数据列出,以便当事人清楚了解金额的得出过程,尽可能降低矛盾激化的可能性,让当事人服判息讼。

  “它们是一个个数据,是一份份清单,但不仅仅是数据,不仅仅是清单,它们是回顾案件审理过程的依据,是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也是法官保护自己的武器。”周逸敏说。

  司法调研时,她有一支“生花妙笔”。在办案中发现问题,找出方法,提出对策,是周逸敏一直的工作习惯。

  她结合多年的法学功底及办案经验,先后撰写了多篇切合实务的论文及课题。其中,与法官助理共同撰写的《陆立军诉掘新公司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赔偿纠纷案》获得全国法院系统2019年度优秀案例二等奖;《女职工哺乳期被降低工资行使即时解除权法院判决补足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获得上海市妇女儿童维权优秀案例提名奖;《诉请支付劳动报酬因涉嫌虚假诉讼不予支持》获评“2016-2018年上海市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


  以善为本,以德为尚

  “穿上法泡,举起法槌,周逸敏是一心办案的专业法官。脱下法袍,周逸敏也有‘爱恨情仇’。”法官助理董文俭这样形容自己的“老师”。

  董文俭记得这样一起劳动工伤案件。上班一周,劳动者李某遭遇工伤,一条腿被高位截肢。经鉴定,伤残等级为五级。为节约用工成本,用工单位一直未曾替李某缴纳社保,发生工伤后,为躲避责任,单位又否认双方的劳动关系。

  案件被起诉至法院后,李某每日给承办法官周逸敏打电话,说案情、讲伤痛、怨念很深。周逸敏一边安抚李某,一边联系用人单位,告知法定义务,并以单位缴纳社保后社保部门会代为支付部分后续费用等,打消用人单位的相关顾虑。

  终于,用工单位履行了法定义务,并且听取周逸敏的建议给李某提供了新的岗位,让他安心工作,双方相安无事数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李某因为是外来从业人员,领取不了退休金,单位还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同补给了他。

  “劳动争议案件尤其是工伤案件中,像李某这样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劳动者有很多。有时,我们还会碰到要求与劳动者共同分配胜诉权益的公民代理人,这让我无法接受。劳动者的血汗钱,用人单位不应当随意克扣,诉讼代理人不应当违规收取。更多时候,我会建议劳动者申请法律援助,但即使申请法律援助,有些劳动者的讨薪路、维权路还是很难。”

  说起涉工伤的确认劳动关系案件,一向平静的周逸敏情绪有些激动,她说每每审到这样的案子,总能感受到劳动者的无助。有时进行案件调查,自己也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阻拦,甚至是攻击。

  “一般来讲,庭上的法官是喜怒不形于色的,轻易表现自己的喜好倾向,可能会引发当事人的信任危机。”被问及如何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如何定义法官的职业理想时,周逸敏聊起了平时爱看的武侠剧。“其实,法官也是‘侠士’,也有侠客情怀,只不过我们把喜恶放在心底,拿最大的善,去化解恶,去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在嘉定法院,周逸敏践行着城市和谐用工关系守护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