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法学会创新法治实践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探索设立乡村法治宣传员、打造“法治文化一条街”、掀起民法典学习热潮、用法治守护好“碧水青山”……目前,云南省昭通市法学会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法学会主体功能作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法律服务多形式广覆盖

  昭通市法学会根据《云南省法学会关于开展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创新工作方式,搭建第三方法律服务平台,发挥法学法律专家智库优势,深入基层开展法律专家服务工作,部署落实法学会工作。

  据昭通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初,全市已建立法律专家服务室12个,其中水富市随着首个“云南省法学会工作联系点”和“水富市法学会法律服务站”相继落地、入驻,探索在乡村治理委员会设立“一村一法治宣传员”模式,打通了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最后一百米”。

  值得关注的是,该市盐津县完成全县97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并对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法律服务工作站进行巩固落实,全县各工作站和联系点已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法律咨询652件,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48件,以97个村(社区)为单元,组建了一支看得懂法律、讲得出道理、用得来政策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培训人民陪审员84人、“法律明白人”198人、普法骨干1560人;绥江县还打造县域“法治文化一条街”。

  不仅如此,早在2020年6月4日,昭通市启用了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基地设置多个法治宣传教育展厅,采取声光电融合、图文并茂的展现方式,突出情景体验、互动参与,融合了昭通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直观地演绎昭通法治风采,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021年,昭通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启动“昭通市政法法治领域专家人才库”组建工作,经各县(市、区)委政法委、法学会,市级各有关单位、市律师协会等广泛发动,进行人才推荐、审查审核,确定了两批昭通市法治领域213名专家人才。他们通过参与复杂疑难法律问题研讨、案件评查、普法宣传和教育培训等工作,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提供法治智慧。


  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

  2020年以来,昭通市法学会积极开展普法讲座、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活动,以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为契机,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社会化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后,昭通市掀起民法典学习热潮。

  去年6月5日,“云南省2020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暨法治走进昭通系列活动”启动,昭通市组织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相关单位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针对交通安全、禁毒防艾、食品药品安全、反邪教、科普知识等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现场宣传。昭通市法学会、昭通市律师协会组织全市180余名律师,在昭通市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举行宣传动员活动,对学习民法典进行安排和部署,并组织全市民法典宣讲团赴11个县(市、区)和市直机关开展民法典宣讲送法进社区、进乡村、进课堂,当好民法典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同时结合专题培训、主题党日、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民法典的普及宣传,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民法典是保护老百姓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2020年7月30日,昭通市委组织部邀请昭通市法学会理事、市律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杨云秋作“切实推进民法典实施,更好保障人民权益”专题讲座,并在11个县(市、区)分会场同步直播。

  此外,昭通市司法局、市工商业联合会、市法学会、市律师协会联合举行了“百名律师宣讲民法典”讲师选拔赛活动,开展民法典专题宣讲、讲座达1500余场,受益干部群众超过50万人次。

  去年8月28日,昭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0年第三次集中学习,昭通市法学会副会长、市律师协会会长黄佑虎作民法典专题辅导。

  法治宣传需要社会参与、部门联动,昭通市法学会为打好昭通法治宣传“组合拳”,立足本市专家团队,以宣传民法典为重点,通过邀请法学专家、律师等人员讲法,掀起学习法律热潮。


  用法治守护好“碧水青山”

  赤水河,长江唯一保持原生态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然而,这条连接云贵川的河流却曾经面临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游煤矿遍布,下游酒厂排放超标等生态难题。为此,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签订了《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形成了合作共治、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极大调动了沿赤各地的环保积极性,赤水河水质发生根本性好转。

  为实现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依法治理,云南省建立区域性工作机制,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执行案件“四合一”审执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昭通市在此基础上印发《关于进一步依法推进金沙江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严打整治非法捕捞等涉水违法犯罪的通知》,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发力,落实各方责任,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昭通市法学会组织相关法学专家进行研讨,建立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区域司法协作,全面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工作,全力推进执法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用法治守护好金沙江、赤水河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