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法学会发挥“六个平台”作用加强民法典理论研究和普法宣传

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为了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自民法典颁布以来,广东省法学会充分发挥理论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六个平台”为主要抓手,全力做好民法典理论研究和普法宣传工作,深入工厂、学校、农村、社区等,有针对性地向群众解读民法典,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为加强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召开专家座谈会

  为学习宣传民法典谋篇布局

  2020年6月2日,广东省法学会举办学习民法典专家座谈会,就民法典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研讨。会上,11位法学学者和法律实务界专家从学习民法典的认识与体会、民法典的特色与亮点、民法典颁布与实施的意义等方面作了发言,并就如何学习好、贯彻好、宣传好民法典提出了意见建议。

  会议同时对全省法学会系统如何开展民法典宣传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法学会“六个平台”的作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以下简称“双百”活动)要进入各级党委中心组,重点宣讲民法典;充分运用《法治社会》期刊平台,开辟民法典专栏,组织开展疑难问题解答活动;各级中立法律服务社要设立宣传民法典专位,开展答疑解惑活动;“以法兴企”文化沙龙要以学习、宣传、运用民法典作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等宣传民法典,推动民法典宣传活动在全省遍地开花。


  抓住“关键少数”

  举办“双百”活动民法典专题报告会

  2020年8月18日,广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作专题辅导报告。沈春耀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主要历程、民法典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切实抓好民法典实施工作等六个方面作了全面解读,并对广东实施好民法典、推进依法治省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随后,广东各地级以上城市在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了专题学习民法典报告会,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进行普法,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以深圳市为例,宝安区、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8个区均邀请全国知名民法专家开展专题辅导。据统计,2020年以来,“双百”活动组委会共举办报告334场,其中,由广东省“双百”活动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告会8场,指导地级以上城市自行组织报告会326场。

  为扩大学习民法典受众面,省“双百”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创新民法典宣讲新载体,拓展普法新渠道,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一是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办报告会,让更多的干部群众通过视频学习民法典,如省、市政法系统专场、省司法行政系统专场等。二是通过在线视频举办卫生法治大讲堂,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宣讲民法典,全省200多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了学习。三是针对干部群众关心的民法典热点、重点问题,请专家做阐释和宣传工作。四是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微视频,让群众通过微视频学习民法典。五是整理有关民法典报告文稿,收录于《“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暨南粤法治报告会报告文集(第二卷)》中,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提供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好案例、好观点和好建议。


  “以法兴企”文化沙龙

  “典”亮企业法治之路

  民法典的实施,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息息相关。为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法典知识,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防范法律风险,“以法兴企”文化沙龙在全省广泛开展民法典答疑活动,与广大企业经营者面对面,就民法典中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颁布当日,广东省法学会第28期“以法兴企”文化沙龙活动在佛山市举行。

  以民法典宣讲和助力中小微民营企业复工复产为主题,针对“涉疫新型诉讼纠纷”如财产征用、劳动纠纷、合同违约等,以及疫情对外资外贸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影响及法律应对等问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分析研判,在现场互动问答过程中为企业提供精准、高质、有效的法律对策建议。同时,活动筹备阶段还组织专家进行专题备课,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意义,对企业家生活、生产、经营的影响,企业如何加强合规管理、防范各类法律风险等问题,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形式向企业管理者进行宣讲。

  近200名企业管理者赶到现场聆听专家答疑释惑,会后还争相向专家学者请教。企业管理者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是一场“及时雨”,不仅为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支招献策,更让企业管理者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与中小微企业共克时艰的决心魄力,看到了“以法助企、以法护企、以法暖企、以法兴企”的实际举措,提振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心。

  2020年6月至9月间,广东省法学会分别在阳江市、深圳市、中山市、东莞市、湛江市、潮州市、揭阳市,举办了7场以民法典宣讲和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为主题的“以法兴企”文化沙龙活动,累计近千名企业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以法兴企”专家团队现场解读了企业管理者们普遍关注的民法典中关于“居住权”“预约合同”“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冷静期”“高空掷物”等相关规定,向企业管理者和社会公众阐释了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为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努力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发挥“纽带”作用

  推动民法典宣传在基层落地

  回首过去的一年,广东省各级法学会作为“纽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探索宣传渠道,努力推动民法典“落地生根”。

  为充分调动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在民法典普法宣传中发挥自身优势,东莞市法学会联合东莞市普法办、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东莞市司法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成立东莞市民法典普法讲师团的通知》,共同组建了民法典普法讲师团。讲师团成员共有101名,主要由高校、党政机关、法律专业机构中从事法律教学和实践的专家学者以及热心普法工作的资深律师等组成,开展民法典学法讲座311场次。宣讲志愿者还为退休老同志、医护人员专门开展了宣讲,受到热烈欢迎。

  广州市法学会在新形势下对新媒体法律服务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联合番禺区法学会主办了“以法兴企”兴番禺文化沙龙活动,组织学者和实务专家针对网络平台上未经授权的虚假、违规宣传,公司购买住宅房产政策等法律问题进行了解答。该次活动通过“掌上番禺”App以及番禺日报微信公众号全程线上视频直播,共有3.3万人次观看,有效扩大了法律服务覆盖面,提高了法律服务针对性、有效性,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推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佛山市法学会立足法学会职能特色,坚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将民法典普法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运用“双百”活动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平台,借助各种媒体宣传渠道,精心组织对民法典的宣传工作;组织编写通俗读本,录制普法音频视频,动员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民事法律服务,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汕头市法学会联合市扫黑办举办“人民的守护神”——《民法典》暨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诗歌朗诵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拍制自创歌曲《正本清源》MV。茂名市法学会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茂名日报社共同打造“好心茂名律师案说民法典”宣讲活动,每周邀请一名律师在茂名好心书院就民法典中一个法条进行以案说法,好心书院免费对群众开放。肇庆市法学会举办“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学习民法典有感演讲比赛。


  强化“智库”作用

  聚焦专业领域加强研究阐释

  民法典颁布以来,法学教育研究会、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会、卫生法学研究会和民商法学研究会等广东省法学会各学科研究会进一步强化“智库”作用,让民法典理论研究、普法宣传在全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疫情防控期间,民法典与卫生法治话题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2020年8月21日,由广东省法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法学会港澳台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卫生法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卫生法学国际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法学系承办的“民法典与卫生法治”研讨会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召开。研讨会围绕“民法典中医疗损害赔偿责任”“民法典与疫情防控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和“借鉴民法典无过错责任原则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容错机制”等主题展开,在卫生法治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0年9月-10月期间,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云生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为全国观众讲解了15集的电视节目《民法典文化解读》。

  2021年3月,由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吴昌恒等人合作编著的民法典宣讲读物《有“典”无忧——名律师讲〈民法典〉》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生动案例和配套漫画解读民法典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