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毅:把群众放在第一位的事故处理民警
5月13日,天刚蒙蒙亮,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民警代表聚在市殡仪馆的告别厅送别他们的战友,告别仪式上,这群平时“流血不流泪”的汉子,不少都在偷偷擦拭眼眶。
5月8日,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过程中,连云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民警刘毅因心脏病突发,生命定格在了56岁。
他狂奔在高速路上
5月8日中午12时48分,连云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接到110指令:在沈海高速海州湾服务区东区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受损的陕西牌照大客车因设备故障无法前行,车上载满了组团旅游的外地旅客,他们多是行动不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
“快快快!”像往常一样,刘毅用最快的速度抱着反光锥筒在高速公路上奔跑。由于高速路上来往的车辆多、速度快,拖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而此次事故更特殊的情况是,大客车上为方便残疾人乘客上下车的升降架被撞坏了,且肇事车辆已经逃逸。
“警察同志,咱们这些人腿脚不便,出门一趟不容易,没想到中途会遇上这种事,您一定尽快处理啊!”一车人看到民警赶到现场后,齐刷刷地把焦急的目光集中到他们身上。
怎么安置众多残疾人游客?如何快速找到肇事车辆破案?对刘毅而言都是急需解决的“大工程”。
外地车辆高速上出事故只能在当地等待调查结果出来后才能离开,此次遭遇事故的还是一车游客,打乱了出行时间就会打乱整个出游行程。
当时时值正午,最高气温接近30℃,从事故车上下来,刘毅就觉得心跳加速,眼前发黑。行走在回大队的路上,他的汗珠直往下流,因为着急处理事故,让他忽视了身体的不适,“妥了,有线索了,肇事车辆应该就是这辆SUV。”连续看了近3个小时监控后,嫌疑车辆终于出现在画面里,案件有了进展,刘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鉴于刘毅当天的身体状况,大队领导让他赶紧到医院检查一下。而刘毅却直摇头:“没事,去医院检查又得大半天,案子没处理完我心放不下,我回去拿点药就回来……”然而,刘毅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到岗位上。
“逆流而上”寻找小男孩儿
“我们要抓紧时间,如果是我出事故我也急。”这句话总被刘毅挂在嘴边。
虽然平时做事总是慢条斯理,但在处理事故时,许多同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抱着反光锥筒狂奔在高速上的背影。
2014年一个深夜,一大队接到高速调度中心电话,称有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儿从高速路口闯了进去,但是去向不明。
“小孩子不明白高速上的车有多危险,一旦出问题就是大事,我们抓紧分头找,我逆行,你顺行……”现任连云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四大队副大队长的王胜回忆,当时他作为大队领导,还没来得及部署,刘毅已经主动向他请缨,承担了“逆流而上”的危险任务。深夜中,刘毅沿着高速和时间赛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他们终于把处于危险中的孩子安全带下了高速。
“他说比我年纪大有经验,其实我知道,他那是主动把危险揽过来,把安全留给了我。”说到此处,王胜的眼眶湿了。
2010年,刘毅调到高速一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他给同事的第一印象就是忠厚老实,脸上总是带着笑。
他的多年工作搭档马学明说:“来一大队之前,刘毅也是个老交警了。但是他还是不厌其烦一趟趟陪我出警,熟悉辖区。正是凭着这份责任心,11年来刘毅经手的案件达3000多起,但被当事人投诉的记录始终是零,领导和同事每次说起都不禁称赞。”
婉拒同学的请托
在亲朋好友的印象里,平日性子温和的刘毅一旦进入到处理事故的工作模式里,便会立马变得很“冰冷”,谁的面子都不给。高速路上发生事故,交警就是临时的法官,3000多次事故处理次次都让双方心服口服,刘毅靠的就是心里这杆公平秤。
2019年夏天,旅居法国的桂某回国探亲,在高速上出了一点小车祸,跟朋友聚餐期间,他无意间得知处理交通事故的民警恰巧是自己的小学同学刘毅,而且席间还有一名刘毅的亲戚。于是桂某借着酒劲,当着刘毅亲戚的面拨通了刘毅的电话。
本想着“发小儿+亲戚”齐发力,会换来一通热情关照,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刘毅泼了他一盆冷水:“事故处理必须要公开公正透明,不能因为是同学或亲戚原因而让对方得到不公正处理。多年没见我也很想念你,改天我给你接风洗尘啊。”
“刘毅还和以前一样耿直!”被婉拒的桂某说。
这些年来与刘毅共事过的同事,不管年轻、年长,多多少少都领教过刘毅的“紧箍咒”“碎碎念”:“咱们事故处理民警一手托两家,必须心正、身正,处理问题公开透明。”“高速公路上出现交通事故的大多是外地人,我们代表着连云港公安形象。”“执法要有依据,不能为点蝇头小利干那些玷污警徽的事。”
对家人的爱总在细微处
在家人心里,刘毅总是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家人放在第二,而自己永远是最后一位。
作为处理高速事故的交警,即使在休息日也要24小时待命,结婚30余年,妻子胡旭文经常半夜被丈夫的电话吵醒,“我有时候会跟他抱怨,为什么不能多陪陪我?刘毅总说,既然当了警察就不能对我一个人负责。高速上出了事,事故方家属比我更需要他。”
警察这个职业对刘毅而言是崇高的。去年检查出心脏问题后,胡旭文曾希望丈夫换个轻松点的岗位。“他当时就和我说,警察哪有轻松的呢?”胡旭文坦言,丈夫在大队里是骨干,总是冲在工作第一线。他总考虑队里其他人的不容易,从不考虑自己。
谈起父亲的形象,儿子刘畅将其形容为“中国式男人”——认真负责却不善言辞。由于工作忙,小时候父亲留给刘畅的印象只有早上煮好的一碗热粥和晚上睡梦中轻轻帮他盖被子的手。
“我爸和我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他只要在家,晚上睡前总会和我聊聊天。”面对儿子,刘毅总是扛起所有的压力。直到收拾遗物时,刘畅才发现父亲在每一件警服的口袋里都装了速效救心丸,“爸爸从来没和我说过身体这么不舒服,我知道他是不想让我担心。”
“刘毅答应我的事都会做到。”在胡旭文眼里,丈夫不算浪漫的人,但会悄悄做好家务,在自己口渴时默默递来热水……他对家人的爱总在细微处。
多年工作繁忙,刘毅鲜少休假,和家人的合照更是寥寥,每次出去旅游,胡旭文总是“形单影只”。刘毅总安慰妻子:“快了,快了,再坚持几年,等我退休了,我一定陪你出去旅游,好好放松一下,把这么多年欠你的都还上。”
“他答应我的再也做不到了。”胡旭文哽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