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检察院携手公益保护观察员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检察蓝”推动全民参与公益诉讼
“很舒心的公园出现了管理盲区。”2020年10月24日,拥有123名成员的“康巴什区公益保护交流群”的一条留言引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注意。
留言提及的公园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乌日力格街。留言下还附有两张照片、一份实时地图,可谓“有图有真相”。第一张照片显示,公园绿树深处建有一间低矮小房;第二张照片显示,公园外围不远处,有深坑一处,有堆土三处。
这是康巴什区检察院自2020年3月探索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制度以及公益保护观察员制度的实践成果之一。
2020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四号检察建议”,推动有关部门重视窨井盖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脚下安全”。同年,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康巴什区检察院依托“枫桥经验”,探索实践了公益保护观察员制度。
设立公益保护观察群
康巴什区于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是内蒙古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划。康巴什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周宏波介绍,康巴什区检察院位于康巴什区伊克召敖包山下,于2019年3月29日正式揭牌运行,是内蒙古已开展检察业务的基层院中最年轻的检察院。
推动落实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之际,也是康巴什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区基础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节点。
经过前期调研分析及检委会讨论,康巴什区检察院决定建立公益保护观察员制度,并迅速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发布招募公告,向行政单位、社区征集热心干部、社区工作者,号召大家共同组建一个“康巴什区公益保护观察群”(后改名为康巴什区公益保护交流群)。
张玉婷正是在看到康巴什区检察院发布的招募公告后,应招成为该院的一名公益保护观察员。她是康巴什区哈巴格希街道新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委员。2020年7月3日,她和其他127名来自行政机关的干部、社会工作者、企业职工和社会大众,被聘任为公益保护观察员,并在第二天接受了康巴什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的专题培训。
几天后,张玉婷在“康巴什区公益保护观察群”发布了该群成立以来的第一条公益诉讼线索。“我有晨练的习惯,经常在家周围的公园遛弯。一天,我发现公园及周边马路上的井盖缺失,联想到电视上播放的‘井盖吃人’新闻,随即把这条线索发到了群里。”张玉婷说。
“我们既是生活在康巴什区土地上的普通群众,也是服务地方发展、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人,我们愿意为康巴什区做出应有的检察贡献。”康巴什区检察院负责人说,公益保护观察员制度以该院的微信公众平台“随手拍”和微信“康巴什区公益保护观察群”为基础,引导大家以发消息、“当场看”等方式,向检察机关提供公益诉讼线索。
“作为生活在康巴什的一分子,我有义务、有责任配合、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共利益保护工作。我愿意成为公共利益的守护者、捍卫者、实践者。”张玉婷表示,公益保护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检察建议助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张玉婷在“康巴什区公益保护观察群”发布第一条公益诉讼线索后,大家迅速忙碌了起来。康巴什区检察院干警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核实调查取证,发现一处人员流动比较密集的广场内一个地下井井盖缺失,且四周没有任何警示提醒标志,极易造成行人摔伤,威胁群众生命安全。
“分析成案可能性后,我们继续收集区内井盖缺失线索,最终以一个整体案件向有关行政机关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周宏波介绍,当地有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第一时间对井盖缺失地方进行修复,并在辖区内开展了“窨井盖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活动。
与此同时,“康巴什区公益保护观察群”迅速活跃起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个体工商户白文洁说,成为公益保护观察员前,他不知道检察机关有公益诉讼职能,看到张玉婷发布的线索后,他想到了该区乌兰木伦湖广场周边有的餐饮店随意堆放餐饮垃圾的问题。
“乌兰木伦湖广场,夏天的晚上有音乐喷泉表演,特别漂亮、壮观,来这里观看休闲的人很多,但广场周边有的餐饮店将产生的餐饮垃圾随意堆放在餐饮店后面,夏天天热气味难闻,特别不卫生。”白文洁说,想到这里,他迅速拍照片将相关情况反映给了检察机关。
接到线索后,康巴什区检察院分析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不当,其所含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空气,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多种危害,且会影响游客对全域旅游城市康巴什的观感体验,遂联合城管部门和公益诉讼保护观察员代表进行了一次监督执法活动,并在现场向行政执法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一天后,该区域堆放的露天垃圾迅速得到清理。
周宏波介绍,目前,康巴什区检察院推行的公益保护观察员制度采用多渠道、多领域方式聘用公益保护观察员,一方面聘任区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管、税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行政机关干部担任公益保护观察员,利用其日常工作优势,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并及时向检察机关提供,推动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形成办案合力。另一方面,协同街道社区,建立社区网格员制度,即以社区推荐或自愿报名方式确定网格员人选,鼓励网格员提供破坏生态资源、破坏水源,危害食品安全等问题线索。
该院负责人说,在拓宽公益线索渠道方面,除充分向社会公开招募公益保护观察员外,康巴什区检察院逐步建立了《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公益保护观察员工作实施办法》,对公益保护观察员的职责、权利义务、任免条件等予以明确,并围绕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典型案例、举报途径、奖励办法等对公益保护观察员进行深入浅出的专题培训,促使其充分熟悉了解公益诉讼制度,提高线索识别判断能力和捕捉意识,有效提升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该院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康巴什区公益保护观察员已移交线索200余条,涵盖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向有关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6件,采纳率达100%。通过印发《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试行)》,明确了公益保护观察员的举报途径、奖励办法、培训举措等,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充分熟悉了解公益诉讼制度后,我在生活中开始注重收集线索。”鄂尔多斯市通惠物业服务公司经理孙洪亮说,成为公益保护观察员后,他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有一次,我乘坐电梯时发现电梯存在超过期限未检验的情形,遂通过微信平台将线索反馈给了检察机关。”
康巴什区公益保护观察员运行机制日益健全,已实现公益保护观察员反映的线索“件件有回复、件件快解决”。
在该院负责人看来,该机制在具体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公益保护观察员聘任面相对较窄,参加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围还需拓展等。
下一步,康巴什区检察院将拓展公益保护观察员覆盖范围和领域、拓展公益诉讼线索来源,以组建公益保护观察员队伍为契机,努力推动全民参与公益诉讼,促进康巴什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