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检察机关为红色资源护航

  “感谢检察机关对此事的关注,了却了我的一件心事……”不久前,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再次接到退休老人刘先生的电话。

  此前,刘先生通过12309检察服务热线向黄州区检察院反映刘子通烈士纪念碑缺乏保护的问题。接到电话后,该院迅速跟进,并对负有保护管理职责的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及时对纪念碑进行修缮。目前该陵园被修葺完毕。

  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黄冈是一片红色沃土。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其中有5.5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截至目前,黄冈已发掘革命遗址、遗迹、红色名人故居及纪念建筑等革命文物近800处,刘子通烈士纪念碑就是其中之一。

  早年间,类似刘子通烈士纪念碑缺乏保护的案例并不鲜见。面对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黄冈市检察机关积极履职,用实际行动担负起为红色资源护航的重任。


  依法捍卫英烈荣誉

  位于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的“七里坪革命烈士纪念碑”,属于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2020年8月,该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干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由于疏于管理,烈士纪念碑碑身镌刻的题词、碑文褪色,部分墓碑因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开裂破损……

  为了更好地保护红色资源,红安检察院就上述问题迅速向负有保护职责的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尽责。相关部门接到检察院建议书后,第一时间对纪念碑进行修缮,对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对英烈纪念设施进行有效保护。对此,红安县检察院检察长肖志飞表示:“为传承和弘扬红安精神,我们扎实开展英烈保护专项行动,通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保护好英烈纪念设施。”

  黄冈检察机关面对在红色资源保护中出现的问题,除了向相关单位及时发出检察建议外,还适时提起公益诉讼。

  2020年12月16日,由黄冈市罗田县人民检察院提起的一起英烈保护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审理,法院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责令被告全面履行对罗田县烈士陵园进行保护的法定职责。

  罗田县烈士陵园创建于1986年,是全国100个红色精品景区之一,安葬了红十一军军长吴光浩,共产党员李悌云、肖方等200余名烈士,是该县最大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20年4月3日,罗田县检察院在开展英烈保护专项行动中发现,该烈士陵园内设施、陈列馆等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毁损,遂向该县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全面履行对烈士陵园的保护管理职责。同年6月,该院收到责任单位已进行全面修缮清理的回复。然而,该院在此后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时,检察官发现检察建议指出的部分问题依旧存在。为此,罗田县检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近日,记者现场看到,罗田县烈士陵园已修葺完毕,恢复了庄严肃穆、干净明亮的环境。“将英烈保护作为检察公益诉讼的一项重要内容持续发力,是对英烈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牺牲和贡献的最好铭记。”对该案整改效果进行监督的人民监督员潘新国如是评价。

  早在2017年初,黄冈市就通过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以法律之名捍卫英烈荣誉。为推进条例落实落地,黄冈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保护英烈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共走访调查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烈士墓地等场所116处,询问相关当事人149人(次),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6份。其中,提起行政公益诉讼6件,促进修复纪念园区31个、纪念碑44个。


  在保护红色资源中践行绿色理念

  近年来,黄冈市检察机关坚持在保护红色资源中践行绿色理念。2019年以来,黄冈市检察机关共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投入资金共计1294.5万元,植树造林1.3万株,培育花草3000余公顷。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来到英烈纪念地旅行,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享受绿色健康旅行。

  “这次红色文化之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英烈忠诚勇毅、无畏艰险、甘愿奉献的精神……”清明节前夕,来黄冈市团风县盘石桥烈士陵园瞻仰的山东刘先生感叹道。

  团风盘石桥烈士陵园掩埋着1949年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中牺牲的43名吉林延边籍烈士,这里还是团风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9年3月,该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因修建江北铁路途经盘石桥烈士陵园,铁路施工工程对陵园造成污损。针对这一问题,该院及时向相关部门送达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对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污损问题限期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和企业多次组织现场勘察,制定修复方案,并向团风县委县政府提交了《盘石桥烈士陵园修复报告》。团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指令相关部门科学规划,不仅新建14米高的纪念碑,还将陵园修复工程与县城“一河两岸”生态景观工程融为一体、同步建设,建成了环境优美、庄严肃穆、便于群众缅怀瞻仰的革命传统教育场所,成为团风县标志性建筑物。

  “在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修葺红色文化遗址遗迹过程中,我们建议坚持绿色修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团风县检察院检察长张亚告诉记者。

  

  发动公众保护红色资源

  近年来,黄冈检察机关在积极履职的同时,还借助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进行检察监督。

  “我上周末去玫瑰谷游玩,顺便去柳林乡的烈士陵园,发现里面杂物乱堆、杂草丛生,私建乱搭,纪念塔外表陈旧不堪,字迹模糊难辨,难道没有部门来管一管?”2020年6月22日,在黄冈市黄梅县本土论坛上,一篇反映柳林乡烈士陵园存在诸多问题的帖子引起了黄梅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关注。该院第一时间派人前往柳林乡烈士陵园实地调查,发现帖子中描述的情况属实,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展开调查,实地勘察、做勘验笔录,拍照固定证据;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询问;仔细对照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分析并予以立案;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释法说理,沟通协调,就存在的问题如何整改,形成统一认识。之后,该院向相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部门也及时对纪念塔进行了修缮。

  群众自觉进行社会监督的同时,黄冈检察机关还主动搭建公众平台,让群众参与检察监督。黄冈团风县检察院在2018年6月自主研发了公益诉讼“随手拍”举报平台,鼓励群众拍照举报问题。2020年5月底,有群众在“随手拍”举报平台上传了3张黄冈革命烈士陵园被损毁的照片。根据照片线索,团风县检察院的检察官迅速前往现场调查取证。经调查,陵园核心区域管理较为规范,但存在苗圃园内平房因年久失修多处垮塌、退休职工占用苗圃园对外经营、台阶多处破损等,不符合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的用途和功能等问题,与陵园庄严、肃穆、清净的环境和氛围不相符合。该院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后,该县相关部门迅速按照要求进行了修复。

  记者了解到,该举报平台自开通上线以来,已收集关于英烈保护有效线索11条,经立案调查,该院向法院提起英烈保护类公益诉讼案件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件。

  “‘随手拍’有图有据有真相,变成检察机关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团风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洪斌介绍。


  红色精神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红色精神的强大动力推动黄冈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黄冈市检察机关利用红色资源优势,把弘扬英烈精神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引领干警永葆红色初心,凝聚发展力量。

  “英烈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我们构建了上下统筹管理、同级横向协作、内部互相配合的工作新机制。”黄冈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魏竟成说。

  为促进形成英烈保护的长效机制,黄冈市检察院进行专题调研,向市委报送专题报告,促进黄冈各县、市、区将英烈保护纳入社会综合治理或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压实区、镇、村三级英烈保护责任,推动每个英烈纪念设施都配备专人保护。

  与此同时,该院与黄冈市监察委探索建立了监察职能与行政公益诉讼职能协作配合机制,在英烈保护线索双向移交、督促履行保护职责、追究失职渎职责任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彻底破解英烈保护难题。

  “利用黄冈红色资源,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把英烈精神、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汇聚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黄冈市检察院检察长官书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