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区打造“拉家常”议事会社区协商新机制

从“为民做主”变“由民做主”


  居民事居民议,社区事社区办。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北京市大兴区坚持“议事在基层、治理在基层、解难在基层”原则,树立党建引领、社区主导、区域协商、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和谐共生的工作理念,结合各社区实际,创新开展“拉家常”议事会,充分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镇街”的“参与型”社区协商治理新模式。


  三级协力共同启动“拉家常”议事会

  “喂,居委会吗?快来商业楼这边看看吧,水都从楼里面淹到马路上了,是不是漏水了?”今年2月3日晚8点,大兴区高米店街道香海园社区居委会接到了一通居民电话。社区党委迅速派出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实地勘察。

  “到了指定地点后,我们发现是自来水管道断裂造成路面积水。当时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和车辆通行,社区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并将情况上报给街道。”香海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杜东芳介绍道。

  社区党委、物业、楼门长及受影响的商户代表,在高米店街道工委副书记马兵的统筹协调下,迅速制定紧急处置方案,同时“吹哨”供水公司等相关部门。

  当晚,各方力量有序行动,相关商户迅速关闭自来水阀门,并配合漏点排查;楼门长及时向供水受影响居民、商户说明情况,抚平情绪;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安全指挥,提示过往行人、车辆;物业公司紧急协调水源供应,尽可能保障居民日常用水供应;供水公司快速施工,撬开石子路面、排水、挖管道、寻找故障点……一个多小时后,漏水点被确认,供水公司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展开了维修工作,终于在次日凌晨2点修复了供水系统,保障了附近居民、商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供应。

  香海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杜东芳介绍,这次危机处理中,依托“拉家常”议事机制的协商、调动,动员各方治理力量,快速完成资源整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多元主体高效联动。从居民反馈到问题化解历时6小时,社区做到了快速响应、紧急动员、主动向前、通报进展,居民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知晓环节,不仅化解了大家的疑虑,还得到群众的理解,全程零投诉,而这也正是“拉家常”议事机制在社区治理精细化与社区治理重心下移的有益尝试与成功实践。

  事实上,每一起居民诉求的解决都离不开镇街、社区、楼门三级协商平台的共同努力。据了解,大兴区“拉家常”议事会就是通过明确镇街、社区、楼门三级职责,形成区级、镇街、社区联动模式,来推进这种社区协商新机制建立并发挥效果。

  在镇街层面,指导楼门建立“拉家常”议事会,完善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作用,解决居民诉求,落实协商成果;在社区层面,注重提高社区主责意识,由社区居委会下属共建共治委员会指导社区“拉家常”议事会开展议事活动,制定“拉家常”议事会规则,开展辖区单位共建协调,解决群众关切的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用水用电等共性问题;在楼门层面,严格落实楼门长负责制,发挥楼门长地熟、人熟、行动快、效果好优势,通过访邻问友、聊天座谈等形式,主动了解居民意见和矛盾,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本楼门问题。

  实践证明,大兴区“拉家常”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促进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局面的形成。


  四项机制构建居民诉求解决闭环

  大兴区高米店街道郁花园社区属于老旧小区,共有42栋居民楼,有2468户居民,建成已有20余年。经年累月,小区路灯多已损坏或老化失修,一到晚上,对居民安全出行产生很大隐患。

  针对社区内存在公共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的问题,社区党支部主动担责向前一步,邀请街道相关科室负责人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党员、楼门长、小区物业、居民等多方代表,共同启动“拉家常”议事会,制定小区路灯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协调小区物业公司限期对小区内所有老化、损坏的130处路灯进行拆除换新。

  讨论出解决方案只是第一步,如何落实到位才是重中之重。居民代表提供损坏、老化路灯位置线索,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一一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其后,社区与物业工作人员为落实“拉家常”协商成果,根据小区地图上标注的路灯位置,对路灯损坏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并根据需更换路灯的分布情况,制定路灯更换方案与工期预判。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通过“拉家常”议事微信群及社区布告栏,实时向居民告知路灯更换计划与更换进度,让居民第一时间掌握小区实时动态。

  在“拉家常”议事协商机制的助力下,仅用2个月的时间,130处新装路灯照亮了小区回家的路,也解开了居民心中多年的烦心结。

  郁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洁告诉记者,在本次群众诉求的解决过程中,“拉家常”议事机制一如既往地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使得社区“两委”可以更从容地面对居民诉求、更精准地发现核心诉求、更有效地化解核心矛盾。

  据了解,大兴区“拉家常”议事会平台主要有四种机制:

  问题发现机制。利用“拉家常”议事会平台,通过楼门长主动巡查、入户走访、串门聊天等形式,及时发现居民群众矛盾纠纷、治安防范隐患等问题,广泛征集居民关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意见和建议,整理后向社区居委会反馈。

  议事解决机制。细化问题解决方案,对楼门乱堆乱放、小广告清理、邻里矛盾等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利用“拉家常”议事会第一时间解决;对暂不能及时解决的事项,由社区居委会启动社区议事厅,召开居民会议进行讨论决策。

  培训提升机制。每半年组织一次“拉家常”议事会培训,通过座谈交流、参观学习、书记沙龙等方式,积极交流经验做法,提高议事会成员工作能力和水平。

  监督考核机制。“拉家常”议事会建立在楼门上,统一挂牌,公示楼门长职责,协助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并接受居民评议监督。社区对楼门“拉家常”议事会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专题点评培训,民政部门每年进行一次全区评比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楼门长、居民等进行表彰鼓励,树立典型进行推广。


  变“置身事外”为“热心参与”

  “我们小区停车位太紧张了,下班回来根本没有地方停车,只能在家附近找地方停,上下班实在不方便。”说起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兴政东里社区居民张先生大吐苦水。不仅是张先生,住在老旧小区里的很多普通家庭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兴政东里社区党总支靠前站位直面难题。一方面,联动街道及相关单位领导到兴政东里社区对停车位改造、环境卫生等情况进行实地察看,指导社区针对停车难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错时方案。另一方面,召开专项“拉家常”议事会,协调街道包社区干部、社区“两委”成员、物业公司负责人、业委会代表、社区党员居民代表齐聚一堂。站在不同立场,对停车位改造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并按照“能划则划、应划尽划”的原则,提出社区空间改建可行方案,由物业公司进行清理改造。

  现在,辖区物业公司已主动完成小区内部分废旧自行车的回收工作,并清理占用公共空间的废品堆物,清理出可改造的公共空间。通过挖掘空置空间资源,改造完成后,将新增40个停车位,满足居民对停车位的需求。

  据了解,大兴区“拉家常”议事会目前已在17个社区试点,形成党建物业联合体、空中议事厅、社区连心桥等多种工作模式,试点社区群众诉求办理平均响应率100%、解决率95.02%、满意率94.47%。

  通过“拉家常”议事会,大兴区实现了三个转变:党建引领,变“接诉即办”为“未诉先办”;形式不限,变“单一开会”为“侃山聊天”;多方协同,变“置身事外”为“热心参与”。

  借助“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大兴区“拉家常”议事会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通过主动倾听民意,梳理群众需求,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凝聚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等形成社区治理合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降低诉求量。

  此外,“拉家常”议事会既有“阳春白雪”的引导力,又有“下里巴人”的亲切感。“拉家常”议事场地不限,随时随地在社区任何场所开展,贴近居民;议事方式灵活,不拘于形式,不拘于内容,不拘于时间;议事流程简洁,遇事则商、遇事则叙,以“聊天”代替“开会”,把问题解决在平时、解决在楼门、解决在身边。

  看到大兴区“拉家常”议事会产生的实实在在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主动加入到“拉家常”议事之中,从冷眼旁观变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