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超:让每一个孩子在法治的阳光下自由快乐成长

让每一个孩子在法治的阳光下自由快乐成长

——专访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蔷薇法官”王艳超


  “‘蔷薇课堂’从来不是只讲法律的课堂,它真正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是‘成长’二字。我希望我的课程不仅让孩子们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更能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获取成长经验,规避犯罪风险,在帮助他们成为社会栋梁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法官王艳超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让每一个孩子在法治的阳光下自由快乐的成长是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最大的意义,更是她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多年来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2015年4月,王艳超担任大兴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的副庭长,为保护未成年人司法权益,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王艳超法官审判团队开设了“蔷薇课堂”。6年时间过去,“蔷薇课堂”已经成为大兴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品牌,陪伴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成长。


  欲用“蔷薇”制“猛虎”

  教会孩子们守法用法

  2014年,大兴区内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结案数为26件,与往年相比呈大幅度增长趋势。这个数据让当时刚刚开始从事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的王艳超非常痛心。

  在王艳超心里,十五六岁的年纪,青葱岁月、如花笑靥、斑斓梦想,是那么美好。但是受侵害的孩子们,可能再也无法享受到这些美好了。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把法律知识带到孩子们身边,王艳超决定面向大兴区内未满18周岁的中小学生开设“蔷薇课堂”,同时也加强与中小学校、社区社工组织的合作,针对中小学青年老师、学生家长等开设课程。为此,她做了大量准备,从挑选案例、准备讲稿到斟酌字句、挑选合适授课人选,都力求做到最好。

  自2015年4月“蔷薇课堂”正式开课到今年4月,“蔷薇课堂”已开展50余期,受众1.5万余人,课堂内容也逐渐丰富:未成年人自保课程、青少年犯罪预防课程、防止校园暴力与欺凌课程、不良行为矫治课程等,均被添加到了课程列表中。

  为什么起名叫“蔷薇课堂”?王艳超表示,人性中的攻击性与柔情可以描述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人性调和的最佳状态。正是因为这句话,蔷薇花,在她的心中似乎天然就拥有调和攻击性的本领。而且,蔷薇的花语是“爱”和“你的一切都很美好”,与玫瑰、百合比起来,蔷薇更加坚韧、活泼、生机勃勃。

  “我期待孩子们在课堂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如同蔷薇花一般,在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控制好‘心中的猛虎’,坚韧、活泼、生机勃勃地健康成长。”王艳超说。

  自开设以来,“蔷薇课堂”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走基层专项活动中对“蔷薇课堂”进行专项报道;2016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上,作为唯一的基层法院代表,王艳超携“蔷薇课堂”发出大兴区司法工作者的声音;2017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中将“蔷薇课堂”作为典型进行了系列报道,同年,在大兴区未成年人系列法治宣传教育启动仪式上将“蔷薇课堂”作为开学第一课;2018年,北京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到大兴法院观摩了“蔷薇课堂”;2019年,王艳超当选“北京法院十佳法治副校长”,她也被孩子、家长和老师们亲切地称为“蔷薇法官”。


  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坚守未成年人保护职责

  “蔷薇课堂”就像是王艳超的孩子,除了倾情付出之外,她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在王艳超看来,“蔷薇课堂”丰富了她的知识储备,拓宽了她的认知领域,让她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立项之初,王艳超给自己定下了规矩:让孩子们上有意义、有意思的法治课,绝不糊弄、敷衍。为了不破坏这个规矩,她逼着自己学习演讲,养成了看到有意思的论述、有教育意义和趣味的故事就记下来的习惯。她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心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知识,这极大拓展了她的知识范畴。

  “我要感谢‘蔷薇课堂’,通过这些年的历练,我已经从一个战战兢兢的演讲者,变成了熟练的授课者,这客观上提升了我的能力,让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王艳超说,在开设“蔷薇课堂”之前,除了法庭,只要听众超过两个人,她讲话时就会手心出汗,而且在公共场合讲话会很慌张,这让她认定自己不适合授课。但是,因为“蔷薇课堂”,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蔷薇课堂”带给王艳超的,还有数不尽的感动。有一次,她去一个中学讲课,课程完结后,有一个小女孩儿走到她身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王艳超就问她:“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小女孩儿趴到王艳超耳边说:“老师,我以后也要学法律,像你一样当法官,把欺负孩子的坏人都解决掉!”那一刻,王艳超感觉,能够给孩子们讲课是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对我来说,‘蔷薇课堂’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个桥梁,认识了许多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充满热情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结交了不少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和他们成为忘年交。他们的热情、正直、善良时刻鼓舞着我。”王艳超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出现了新的特点,社会各界也对未成年人保护以及预防犯罪问题较为关注。“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王艳超认为,比起经验、技巧,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更需要的是永葆赤诚的初心。

  “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付出,在审判的过程中让受伤的孩子感受到司法的温度。”王艳超说。

  谈及未来,王艳超表示,她将继续利用与团区委、区教委的长期合作关系,与辖区学校共建、联办的成型机制,通过传统法治课的讲授方式开展“蔷薇课堂”,持续送法入校园。另外,还将不断丰富课堂展现形式,充分依托社工事务所、社区服务中心等社会机构,整合学校之外的普法需求,以课程讲授、小组座谈、法律咨询等方式送法进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蔷薇课堂”还开通了线上授课,取得了较好的反馈。王艳超说,今后将进一步拓宽线上授课的规模,更为高效、便捷地给青少年带来精品的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