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产法院通报不正当竞争案件审判情况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日前,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上海知产法院)发布了《2015年至2020年不正当竞争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2015年至2020年,上海知产法院共受理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950件,占同期知识产权案件收案总量的6.2%,结案850件,收结案整体呈上涨态势,收案数年均增长21.2%。从案件类型看,仿冒混淆案件占72%,侵害商业秘密案件占14.3%,还有虚假宣传、商业诋毁案件、其他不正当竞争案件以及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或者以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案件。

  《白皮书》显示,2015年至2020年该院受理的不正当竞争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不正当竞争行为与其他侵害知识产权行为交织,其中,侵害商标权与不正当竞争的案件363件,侵害著作权与不正当竞争的案件137件,合计占收案总数的52.6%;一审案件诉讼标的金额高,诉讼标的金额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案件24件,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29件,有2件侵害技术秘密纠纷关联案件诉讼标的总金额逾2.35亿元;涉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多样,既有传统不正当竞争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也有互联网环境下发生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新类型、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多,有全国首例涉及视频刷量纠纷案、全国首例涉及电子竞技类游戏赛事网络直播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涉及利用技术手段劫持浏览器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近年来,上海知产法院、上海三中院在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准确界定各类市场行为的法律属性,严厉打击仿冒混淆行为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有效制止虚假宣传、商业诋毁,依法规制新类型市场竞争行为,积极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保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据悉,此次发布的12件典型案例是上海知产法院大力实施精品工程的部分成果,有效发挥了典型案例的规则引领作用,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供了行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