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润州:检察监督让古运河“清起来”

无人机数字巡航常态化 公益保护联动谋共赢


  本报讯(□刘露 通讯员焦惟奇 魏娜) 江苏省镇江市长江路平政桥是古运河镇江润州段起点,近日,润州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在此放飞无人机,对古运河镇江段、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官塘新城创新社区等地开展全覆盖式巡航。

  “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游。”江苏镇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守护珍贵的历史遗产,让古运河清起来,让南山绿起来,群众乐起来?镇江市润州区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为主线,一体化发挥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职能,联合区水利局等行政执法机关,开展无人机常态化巡航,及时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线索,进行严厉打击,并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提醒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履职尽责。

  创新理念向科技借力,无人机服务检察履职,提升公益诉讼监督质效。“镇江古运河是江南运河的最北段,由长江入口平政桥至谏壁三叉河口,全长16.69公里,汇水面积80.81平方公里,运河周边地形复杂,有些违法点现场范围广、体量大、形状不规则,普通的拍照、摄像方式获得的图像往往不能反映全貌,且易遗漏相关点位。无人机航拍很好地克服了公益诉讼调查取证中的上述短板。”润州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兼无人机驾驶员张明深有感触地说。

  近日,润州检察机关出动无人机,根据事先走访调查的情况,对古运河沿线、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官塘新城创新社区全境范围,在选定的4个起飞点进行单线循环往返全覆盖式巡航,并对事先梳理出的运河保护标志保存状况、河道内生活垃圾堆积、僵尸船长时间停靠以及运河周边散养家禽、污水管道是否渗漏、山林盗伐、古墓文物保护等8大类问题,进行专题式巡航监测和取证。在当日航拍中,检察机关发现了部分河段雨水和污水未分流、非法捕捞等公益诉讼线索多条,为下一步精准监督夯实了基础。

  发挥公益诉讼职能,让古老运河焕发生机,让千年文脉“流动”起来。针对运河岸边有少量非法种植,沿河道有部分洗车场、修车厂、饭店污水通过雨水管排入河道,部分地段整治标准较低等现象,润州区检察院全力构建以“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立体化生态检察模式,及时监督纠正和修复。

  该院紧盯非法占用河道、非法采砂等破坏运河的严重违法行为,借助无人机航拍开展检察公益护航行动,助力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目前,该院正商请区水利局、市河道管理等部门组建联络员信息沟通平台,争取法院、公安、生态环境等更多部门加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报联动工作情况。多方在办理涉跨区域河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公益诉讼案件、刑事犯罪案件中加强协作,在调查取证、侦查讯问、追逃追赃等方面相互配合,必要时提请上级检察机关,指定管辖,交叉办案。

  守护南山森林资源,润州检察思路清、举措实、行动快。“润州境内的南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13.14平方公里,山林资源十分丰富,由此衍生出盗伐林木、林区火情、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等隐患。官塘创新社区作为该区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然而由于破坏生态案件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即使最终进入刑事司法程序,也很难发挥生态司法的恢复功效,无法弥补因犯罪行为造成的森林生态资源的破坏。”近日,润州区检察院干警与辖区街道干部、林业部门负责人在无人机巡航点交换意见。为此,润州区检察院积极发挥该院创新的“山林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以预防为重点,以无人机航拍监测为依托,落实常态化保护工作。针对清明节等森林火灾高发节日,调度无人机加强监测,进行防火宣传,教育广大群众文明祭扫,提升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守护青山绿水,助力镇江山水花园城市、创新创业福地建设,绝不仅仅是检察院一家唱独角戏,还需要各方团结协作。”润州区检察院检察长张东生说,润州检察将始终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构建生态检察工作大格局,形成与各部门密切协作、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体制机制,消除部门、地域壁垒,积极构建有润州区域特色、蕴含科技元素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开展保护跨区域河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