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员老马的230本笔记

  马善祥是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的负责人。他有着30多年的调解工作经验,因工作卓越,被重庆市民亲切地称为“老马”。

  马善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过去的一年,马善祥应邀在机关、学校、社区等宣讲两会精神共计18场。他讲得生动精彩,把信心传递给人民群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发挥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他有230本笔记

  “随时都有感动,随时都有思考,随时都有体会。”这些年,马善祥始终工作在基层一线,他从事基层治理长达30余年,笔不离手是他最鲜明的特征,善于学习和总结成为他最大的优势。

  马善祥告诉记者,他有230本笔记,每年要写100篇文章,近6年来,写了600多篇文章。在此基础上,马善祥总结出解决矛盾防止激化、治理方法常用常新、温暖人心鼓舞信心、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等基层社会治理经验20条。

  马善祥坦言,服务群众,不一定要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热情一点儿,多出点儿力,多出点儿汗,就可以做到。”但要教育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仅需要理论修养,也需要好的群众工作方法,尤其是宣传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等。在马善祥看来,做群众工作的方法都是综合性的方法,要以法立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德感人,在不同的问题上用不同的方法。


  10年间的两封感谢信

  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马善祥在33年内成功调解了2000多起。让马善祥印象最深同时感觉收获满满的是,辖区观音桥街道桃园社区居民黄银宣10年给他写了两封感谢信。

  “10年前我为他父亲解决了问题,他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10年后我给他解决了问题,他给我写了感谢信。”马善祥说。

  原来,10年前,黄银宣的父亲出狱后吃穿住都遇到了困难。马善祥自掏腰包为他解决生活困难,帮助他申请了困难救助金。10年后,马善祥又帮助黄银宣从原单位拿到了其因未能如期退休的补偿金9.8万元。

  在感谢信中,黄银宣说:“在我心中,只用一个‘谢’字难以表达我‘谢不够’的心情,我家两代人在人生艰难时都离不开马主任的关心帮扶……”而这只是马善祥多年调解和服务群众工作的一个缩影。

  现在,“老马工作室”越来越红火。马善祥告诉记者,调解矛盾实际上仅仅是工作室工作内容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服务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宣讲工作等。


  做好群众工作的定海神针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30年做好群众工作的定海神针。”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以及多年实践经验,在如何学习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了解群众、组织群众、保护群众等多个方面,马善祥都有自己的观点。长期的思考、写作和学习,让马善祥在各个方面都更从容、更成熟,更有自信和厚度。

  今年2月22日,马善祥接待了一名打算去纪委反映问题的群众。这名群众还问马善祥:“你说我要不要去吗?”原以为马善祥会阻拦他,没想到马善祥说:“你自己掌握公民权利的运用。”这一句话很坦然、很从容,但又很有价值。这名群众当时就说:“这话说得有分量。”

  这些年里,马善祥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他告诉记者:“我是党培养的群众工作者,我代表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在思想上、政治上、能力上、影响上,都要成为基层党员干部中典型的一员。”

  今年已经65岁的马善祥依然坚持工作在一线,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思维状态以及工作能力让许多年轻人自愧不如。“最幸福的是我能干工作,我要把自己终身献给群众工作事业。对于我来讲,新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他说。

  现在,马善祥已经写下了230本笔记,对此,他还有新的打算。“我会逐步写到300本以上。”马善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