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讲师团助力学法用“典”驶入快车道
“乘公交车发生事故如何求偿?”“小区电梯坏了、屋顶漏水如何维修?”“遭遇家暴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自己?”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一处“地摊”传来与众不同的“叫卖声”。与传统地摊不同的是,这是东小口司法所围绕民法典内容创新开展的法治宣传“地摊”。
事实上,自民法典颁布后,包括东小口司法所在内的昌平区22个司法所共同发力,创新采取“大喇叭法律讲堂”“彩虹普法”宣传模式,利用广场、集市摆“地摊”,在群众休闲娱乐中送上“普法大餐”。同时,在村(居)宣传栏悬挂民法典宣传挂图、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民法典公益宣传片,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截至2020年12月底,各司法所共发放民法典宣传材料3万余份。
“多样的宣传阵地、灵活的宣传形式,充分调动全区各司法所积极性,多举措推动学法用‘典’驶入快车道,让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深入寻常百姓家。”昌平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成立普法讲师团 领学示范激发动力
民法典颁布后,昌平区司法局迅速在全区机关干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高校教师、法律明白人等法律专业人士中,公开招募宣讲志愿者,成立了“新时代普法讲师团”,深入机关、学校、社区(村)、企业等,集中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
讲师团由42人组成,成员主要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等驻昌高校和昌平区人民法院、昌平区人民检察院等职能部门以及律师事务所,主要任务是结合昌平区法治宣传工作实际,以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宣讲等形式,承担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普法宣传定制服务工作。
昌平区人防办指挥宣传科科长朱卫军评价“新时代普法讲师团”的讲解既专业又生动,不仅让大家学习了法律知识,还促使单位学习宣传民法典的氛围更加浓厚。
截至2020年12月底,“新时代普法讲师团”共开展30余场宣讲活动,极大提升了文明实践和法治建设成果。
线上线下新意十足 “花式”普法接地气
当下,昌平区正运用“网、端、微、屏”等多种平台,加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民法典学习宣传的力度和频率,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自2020年6月起,区司法局联合“新时代普法讲师团”开展“跟着法官学法典四十讲”线上公益活动,邀请讲师团成员通过“法治昌平”微信公众号,共同进行“以案释法”,解析民法典,助力广大群众培育民法典思维,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点开‘法治昌平’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看到和民法典相关的法律资讯、案例解读等,有什么问题线上就可以弄明白,特别方便。”市民李玉明对于这种普法新形式赞不绝口。
同时,昌平区还进一步强化传统法治宣传媒介功能,将民法典宣传元素融入法治牌匾、法治围栏、法治宣传驿站等景观点;基层单位利用公园夜市,组织宣讲员编写快板书、情景剧进行延伸互动宣传。
昌平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昌平区将继续创新司法服务和普法宣传形式,更好地向大家解读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