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收官
为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积累经验
历时5个月,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收官,由35家试点单位、1.6万名干警参加的这场“延安整风”,掀起了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也为明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铺开积累了丰富经验。
经党中央批准,2020年7月至11月,中央政法委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及呼兰区、江苏省徐州市及云龙区、河南省三门峡市及灵宝市、四川省宜宾市及珙县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以及陕西省宝鸡市国家安全局,黑龙江省呼兰、松滨两所监狱,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
5个月来,试点地区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要求,敢于动真碰硬,勇于创新举措,蹄疾步稳推进试点工作,探索了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的有效途径,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
集中整治顽瘴痼疾
教育整顿期间,针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问题,试点地区公安机关对2018年以来200余万件警情、案件进行抽样评查,发现一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问题线索,做到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四川宜宾市公安机关集中评查了2018年以来全部经侦案件以及2838起取保候审案件。河南三门峡市运用110指挥中心与警务综合平台数据进行比对排查,开展“警情大巡查、案件大评查、整改大督察”。
针对“违规违法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问题,黑龙江省司法厅以案卷排查为切入点,开展“倒查20年”专项行动,审查呼兰、松滨两所试点监狱2000年以来“减、假、暂”案件,确认违规问题129个,发现3起涉嫌重大违规违法减刑线索、两起涉嫌编造虚假考核奖惩问题,相关案件和问题正在核查处理。
特别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纸面服刑”问题,呼兰、松滨两所试点监狱及宜宾市所在的5所省属监狱对“减、假、暂”案件倒查20年,抓住多次减刑、“踩点减刑”、编写虚假病情鉴定等问题,排查案件8万余件,确认并整改违规违法问题307个。
针对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问题,有的试点地区探索建立“三个规定”记录直报制度,有的将“三个规定”执行情况嵌入办案系统,有的将“三个规定”内容制成电话彩铃发挥提醒警示作用。
针对“司法人员离职后违规担任律师或法律顾问、充当司法掮客”问题,试点地区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信息共享、联合预警机制,会同律师协会严格监督管理。
针对“政法干警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参股借贷、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从事经营活动”问题,四川省珙县等地通过界定经商范围、协同行业核查、建立负面管理清单等措施,做到查处、劝退到位。
为加快推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试点地区司法行政机关制定出台规章制度99项,修改完善37项。江苏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成离任法官及其亲属代理案件、暂予监外执行到期、案件久押不决3个自动预警平台,加强对司法活动的流程管控和智能监测;三门峡市公安机关出台取保候审十条规定;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完善审理立功案件的程序规定、减刑案件裁量量化标准、暂予监外执行案件鉴定意见审查规定。
截至目前,试点地区已处分处理违法违纪政法干警2247人,查纠整改了一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久拖不决”案件,查处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117人,查处违规经商办企业、参股借贷干警238人,查纠违规担任律师、法律顾问16人。
同时,试点地区还探索建立“智慧警队”“智慧案管平台”“司法全过程监督信息系统”,促进从严治警智能化、规范化。健全任职回避、重要岗位轮岗交流等制度,交流轮岗521人,调整优化领导班子,加强优秀年轻政法干警选拔培养。
攻克一批执法司法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试点地区把教育整顿作为提升执法司法质效的动力,攻克了一批执法司法难点问题。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34起涉“套路贷”虚假诉讼案件再审并予以纠正;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法院化解了历年执行积案2515件,清理发放执行款413笔9000余万元。
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重点执行案件逐案筛查,发现和解决涉及违规终本、案款发放不及时等6大类25项299个执行问题。
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发挥检察监督职能,组织对刑事“挂案”、立案后长期无结果案件、民事执行和虚假诉讼等进行专项检察监督,发现公安机关、法院执法司法问题93项并督促整改。
教育整顿期间,试点地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成果进一步巩固。
徐州市印发《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无法发放暂存款及其他案款管理的意见》,推进无法发放执行款清理工作。徐州中院针对涉黑涉恶案件中的玉石、珠宝等评估鉴定难等问题,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全市法院探索在网络司法拍卖中实行“一元起拍、无保留价”的竞价规则,确保高效处置,实现“黑财清底”。
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协调财政、物价鉴定等部门开展联动处置,对历史遗留的涉案财物逐案核查清理、编号拍照、补录特征,建立身份档案。徐州警方对列入整治范围的案件逐案评查,对每件涉案财物的来源、处理、去向进行梳理,全市排查涉及取保候审保证金的案件23607件、排查涉案财物9868件。
三门峡市对2018年以来办理的涉黑涉恶案件、受理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逐一进行“回头看”,查找干警在案件办理中存在的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执法司法不公等问题,对3473件重点案件逐案查清责任履行情况。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抽调100余名业务骨干,组建案件评查专班,对问题线索全面评查调查,全程督导指导三门峡法院案件评查工作,先后有62名专班成员现场查看涉案卷宗材料,实地走访涉案当事人和承办法官。
试点工作中,政法机关既要重典治乱,又要追本溯源,进行执法规范化建设,特别是在涉黑涉恶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重点案件中,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重点问题线索全部“清零”
开展教育整顿试点工作,是新时代政法战线实行自我革命的一项创新举措。
试点地区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制定“自查从宽”政策及处置流程,通过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方式,进行多轮次、多层级思想发动,促使有问题的干警主动向组织讲清违纪违法问题。
“过去心里有事装着,干什么都难以专心,现在组织给了说清问题的机会,可以轻装上阵了。”有干警坦言。
确立“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导向,是教育整顿试点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目的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试点工作中,宜宾市评查案件1.7万起,查出瑕疵案件188起、不合格案件43起,特别是对珙县“饶拾元涉黑案”进行复核,挖出“保护伞”两名,对问责不到位的26人重新处理。
哈尔滨市深挖彻查“安岩涉黑案”,依法对18名干警采取强制措施。
灵宝市运用身边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加强“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宣讲,让全体干警认识到公正执法的底线要求。
四川省纪委监委在官方网站开设专门举报弹窗,及时公布试点地区干警违纪违法查处情况。
哈尔滨市呼兰区开通“政法队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举报平台”,便于群众实时查询举报线索查办进展情况。对查否的问题线索由承办人员和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背书、存档备查。
徐州市坚持开门教育整顿,通过公布邮政信箱、电子邮箱、热线电话,试点单位负责人走进广播电视,发动群众为政法工作“把脉查疾”。试点期间,共接听接收来电来信反映的问题线索1997条。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相结合,实行中央政法各单位政治部主任挂点蹲点联系机制,加强调研指导,督促重点案件办理和顽瘴痼疾整治。中央政法委派出5个驻点指导组,全程跟进全面指导。驻点指导组通过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开通网上举报平台、评查重点案件、走访谈话等方式,对涉嫌违纪违法线索应收尽收,共收到举报线索3万多条。目前,5个试点地区重点问题线索全部实现“清零”。
通过5个月的试点实践探索,全国多地深化了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规律性认识,形成较成熟的实施方案、操作规程和工作机制,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提供了系列样本。
中央政法委将全面总结教育整顿试点工作,为全国铺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做好充分准备。